普宁寺(俗称大佛寺)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寺庙前半部为汉式,后半部为藏式,仿西藏桑鸢寺而建,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融为一体。
普宁寺的主尊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通高27.21米,是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普陀宗乘之庙,“普陀宗乘”是藏语“布达拉”的汉译。是为庆祝乾隆皇帝六十寿辰和皇太后八十寿辰,仿西藏布达拉宫,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建的。
1780年,乾隆帝为隆重迎接六世班禅的到来,仿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特建须弥福寿之庙供六世班禅讲经和居住,所以,此庙又称“班禅行宫”。
普佑寺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位于普宁寺东,与普宁寺只有一墙之隔,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坐北面南。
1964年9月10日,普佑寺因雷击起火,大部分建筑毁于火灾,当时仅存山门及四座配殿。
普乐寺始建于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全寺建筑为汉藏结合式,西部依照汉族寺庙样式由山门、天王殿、钟鼓楼、配殿、正殿组成。
罗汉堂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其位于市区北郊狮子园,占地面积共18亩。
罗汉堂现建筑已无存,仅余古松16棵,当年和其他寺庙一样庄严神圣
1774年乾隆建造的殊像寺曾经殿堂林立,山石玲珑,有会乘殿、宝相阁、清凉楼,但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原建筑不复存在。
珠源寺是避暑山庄内大型佛寺之一,建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位于临近西湖的山坡上,寺内主要建筑有:钟鼓楼、天王殿、石牌坊、宗镜阁、大须弥山殿、众香楼等。
碧峰寺建于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位于避暑山庄榛子峪中段山谷盆地,西北-东南走向,占地面积约5400平方米,规模较大,是避暑山庄内大型的汉式寺庙。
承德永佑寺是承德山庄内九处寺庙之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建于乾隆十六年(1715年),“永佑”取其永远保佑安宁的意思。
广元宫是一座布局严整的大型寺庙,建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坐北朝南,南、北、东、西都有山门,唯一的一座道教寺庙
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承德离宫”,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离宫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头道牌楼在水泉沟南口,额题“光天化日”;二道牌楼在热河文庙东,额题“九功惟叙”;三道牌楼在火神庙西侧,额题“八表同风”。
俄国蒙古学学者波兹德涅耶夫于光绪十九年(1893)访问承德时说,在承德人的概念中,只有在“九功惟叙”牌楼以内才算是府城,头牌楼与二牌楼之间是官衙区,二牌楼以东,西大街是城内商业区的精华,这里有商家124处。
西大街以东的火神庙街是清代皇帝往来的必经之路,这条御街除路中央全用大青条石铺道,还有点缀与装饰街景而建的三座牌楼,牌楼重檐斗拱,四柱三间式,上部琉璃瓦顶,下部为巨型石柱。清末民初,外国学者来到御街,都对这条古朴典雅的街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昔日辉煌早已不在,但这条中心街,仍保持一派商业繁华的景象。
最富有,最漂亮的铺子多出售服饰和纺织品。这里能看到的中国货有,各种花瓶,瓷碗,木碗,吸鸦片的工具,烟斗,烟盒,串珠,手镯,巾帕,丝线,玻璃画,官吏的帽子。欧洲货最多的是玩具和怀表,座钟挂钟,白铜羹勺和碟子,各种吸墨器,照片,烟卷等。
西大街以东从虹桥开始分成两条路,一路向左,叫板棚街,另一路向北,这条街叫牌楼街。街道偏北有条小巷,叫火神庙街,有三四十家铺子,著名的商铺有丝绸缎店兼印染的魁聚兴,肉商德顺堂,药店同仁堂,制鞋店宝合成,粮店义盛兴,皮革长盛兴等等。
承德市一中的前身,叫热河中学堂,创建于1903年(清光绪29年),学校校名为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很多人没想到承德一中有115年历史了,真的好久。
欢迎光临 承德摄影家网 - 承德热河摄影家协会 (http://99sy.co/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