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摄影家网 - 承德热河摄影家协会
标题: 老热河钩沉——承德布达拉 [打印本页]
作者: 金刚 时间: 2018-4-8 18:18
标题: 老热河钩沉——承德布达拉
普陀宗乘之庙在承德避暑山庄的背后。
此庙是为庆祝乾隆皇帝六十寿辰和皇太后八十寿辰,仿西藏布达拉宫,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建的。
这是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寺庙,人们俗称它为“小布达拉宫”。
乾隆年间编纂的《热河志》里,有一幅“普陀宗乘之庙图”——
《热河志》虽号称“钦定”,这幅图却画得不咋地。
要领略普陀宗乘之庙的雄伟壮观,还是得看照片。
拍普陀宗乘之庙的全景,黄金拍摄点在避暑山庄西北门一带的宫墙上。
在我收藏的几千张承德老照片中,有许多历史过客、文人雅士是选取这个视角拍摄照片。
那些无缘登上宫墙的摄影师,则在宫墙外面的山坡上拍摄。
我这里挑出了一大堆照片,咱们一起翻看翻看。
——1902年,德国驻华公使阿尔方斯•冯•穆默拍摄。
——1906年,大清国邮政局发行的《热河》明信片之一。
——1906年,德国建筑师恩斯特•柏石曼拍摄。
——1909年,英国女植物学家威廉•博道姆拍摄。
——1910年,直隶省官员傅增湘、袁观澜拍摄。
——1924年,美国社会学家西德尼•甘博拍摄。
1930年,瑞典摄影师约斯塔•门泰尔拍摄。
——1933年,《热河承德名所》明信片之一。
——1933年,日本《朝日新闻》记者岛田谨介航拍。
——1935年,《承德的喇嘛庙》明信片之一。
——1936年,德国女摄影家海达•莫理循拍摄。
——1936年,美国合众国际社记者哈里森•福尔曼拍摄。
1939年,日本摄影家岸田日出刀、土浦龟诚拍摄。
——1939年,《热河•承德》明信片之一。
作者: 金刚 时间: 2018-4-8 18:25
——约1940年,用以前旧照片印制的明信片。
——1942年,《跃进满洲画帖》书中的照片。
——约1943年,佚名日本人拍摄。
——约1944年,《普陀宗乘庙》明信片。
——约1944年,《普陀宗乘庙全景》明信片。
——1956年,古建筑学家罗哲文拍摄。
——2006年,摄影家王舜拍摄(这是最“年轻”的一张老照片)。
让我们从上面这一大堆老照片里挑出三张,仔细地看看。
第一张 1906年拍摄
22万平方米的普陀宗乘之庙,皇家寺庙在清朝末年尚存的壮观,被德国建筑师柏石曼收进镜头。
主体建筑大红台,随山势自由布局的白台群,以及远处的群山、近处的小河、侧面的山林,组成了气度不凡的画面。
第二张 1936年拍摄
海达的照片,距柏石曼的照片仅仅过去30年,普陀宗乘之庙发生了什么?
抛开寺庙内部遭到怎样的破坏不提,仅从外景看便惨不忍睹。
古建变得零落残缺,树木变得稀稀疏疏。尤其是西边坡上原来郁郁葱葱的山林,竟化为一片光秃的不毛之地。
汤玉麟等军阀、进驻庙内的日军都干了些什么,昭然若揭。
第三张 2006年拍摄
从第一张照片上,我们看到了
封建末世,古韵犹存
从第二张照片上,我们看到了
苦难岁月,满目疮痍
从第三张照片上,我们看到了
新的世纪,走向辉煌
三张照片
浓缩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百年衰荣
三张照片
看尽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百年沧桑
□ 有根有据,拒绝戏说!□
安忠和先生是河北承德文史学者,承德日报社资深报人,主任编辑。近30年来坚持研究地方历史文化,已在中国旅游出版社、故宫出版社等处出版了40本著作。其中《承德之谜》《古承德探秘》《安忠和说承德》《避暑山庄大辞典》等书深受读者欢迎。
最近,安忠和先生撰写了一批挖掘老热河历史、钩沉老热河典故的文章,颇具史料价值,读来引人入胜。征得作者同意,本公众号陆续把这些文章奉献给诸位,敬请关注。
欢迎光临 承德摄影家网 - 承德热河摄影家协会 (http://99sy.co/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