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摄影家网 - 承德热河摄影家协会

标题: 莫理循和他的摄影作品,两百来年前的中国 [打印本页]

作者: 金刚    时间: 2018-4-13 18:39
标题: 莫理循和他的摄影作品,两百来年前的中国

对今天的人们来说,莫理循(GeorgeErnestMorrison)是个十分陌生的名字。但在1949年之前,北京最著名的王府井大街南口墙上竟会嵌着“莫理循大街”的英文路牌!原因只是这位“莫先生”曾在此街中段住过。


这个富有冒险意识和牺牲精神的澳大利亚医生,像青年时代徒步穿越澳洲全境一样,迈着坚忍的步伐来到中国,并喜欢上了中国,在中国一住就是二十多年。图为清朝年间的国民形象,面黄肌瘦,双眼无神,浑身破烂。


莫理循简历中记载着他出生于1862年2月4日,本是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博士,从小就特别喜欢旅游。在1894年,莫理循旅游来到中国,游历了中国的南方,一年之后,他的作品《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正式在英国出版。正是因为这本书的出版,他才有机会与中国结缘。


1897年莫理循正式入住北京,展开了他在中国17年的历史生涯。当时中国正处于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成为世界的焦点,各国列强对中国也都是个个虎视眈眈。



莫理循西北行是从西安出发,一路旅行至北边的乌鲁木齐,一路上他拍摄了很多照片,这些照片有美景,有人物,有建筑。莫理循对一些关于中国历史的建筑非常感兴趣,有时候遇到这类建筑他一只拍摄一张,而是拍摄多幅照片,然后对这些照片都加上自己详细的叙述。看着这些照片,然后对着他辅助的报道,对他的西北行印象非常深刻。

图为院内一个裹了小脚的妇女。莫理循对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也很重视,当时因为戊戌变法被流放至新疆的张荫引起了他的关注。因为早期他就想营救张荫,最终被张荫拒绝了,他一路上都在打听张荫的下落。没想到张老早就被处死。


图为乾州(今陕西乾县),吸烟儿童。由于莫理循服务的是以袁世凯为首领的北洋军阀政权,所以,国民党建立南京政府以后,他和他所献身的那个时代便一并被人们淡忘,偶有提及,也颇为不屑,不是“帝国主义分子”,就是“殖民主义者”。如此而已。


图为乾州(今陕西乾县),两个乞丐。在日本人逼迫袁氏秘密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时,他得袁之默许,及时地通过自己的澳大利亚同胞(也是媒体同行)端纳先生,将条约的主要内容披露于报端,引起英美的强烈关注,终使日本人未能如愿让中国政府照单全收,多少挽回了中国的国家利益。袁死后他继续受聘于北洋政府。


1917年,本欲回国的莫理循,因财力拮据,将王府井家中(今王府井百货大楼一带)的私人图书馆出售。此时,他的馆藏已达24000多册,多是关于中国的各种外文的珍贵资料。他很希望自己的这一大批珍藏能留在中国,甚至慷慨表示:“如果中国人购买,我将把我在北京的不动产,即建有防火设备的图书馆送给政府。”


尽管这是一个中国首都最具现代意义的图书馆,尽管许多外国人和中国知识分子都曾是馆内的常客,但最终的结果是一位日本男爵以35000英镑的价格将该馆买下。日本人凭着这笔丰厚的文化资产,建起了“莫理循文库”,此文库至今还是世界上钻探中国的清末民初史料的宝贵矿场。


莫理循与近代中国,有着太多的联系,他为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工作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而我们与这位献身于中国的外国人,却有着太长时间的冷漠。


图为长武县集市上示众的犯人。1910年,莫理循开始了为时半年的中国西部考察,从陕西咸阳出发,途经甘肃平凉、兰州、凉州、甘州、肃州,出嘉峪关进入新疆,经哈密、乌鲁木齐、石河子,一路西行到达伊犁,尔后向南翻越木扎尔特冰川,经阿克苏到达喀什葛尔,后向西过乌恰,最后到达俄国的奥什(今属吉尔吉斯斯坦)。在此次考察中,莫理循亲历、亲闻、亲见的可靠记录,对于我们了解清末中国提供了非常生动、直接的材料。


位于日本东京都的文京区有一座并不太引人注目的图书馆--东洋文库,最初的名字却叫作"莫理循文库"。其实,东洋文库正是在莫理循的24000册藏书基础上建立的。这正是莫理循当年专门请人为自己的图书收藏设计的藏书票,上面有一只可爱的澳大利亚袋鼠形象,在藏书票的上方还可以看到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的名字。


他居住北京达20余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他身后留下的图片资料约3000余幅。


图为青江驿(今会宁县境内)客栈院内,三个马车夫。后来中国人对莫理循评价是“中国的莫理循”,莫理循不是中国人,但他为中国做的贡献远远超过很多中国人。






欢迎光临 承德摄影家网 - 承德热河摄影家协会 (http://99sy.co/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