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摄影家网 - 承德热河摄影家协会

标题: 1900年-1910年晚清老照片 [打印本页]

作者: 金刚    时间: 2018-4-27 13:02
标题: 1900年-1910年晚清老照片
法国军官菲尔曼·拉里贝,1900年-1910年在北京期间,带领50多名士兵在法国公使馆内负责安全保卫工作。他还是一位摄影爱好者,利用工作之便拍摄了大量照片,内容涉及清末社会的种种方面。

北京郊区的“驮轿”



带着沉重铁镣的囚犯,这可能不比蹲监狱轻松。

拉里贝将他在中国拍摄和少量购买到的照片结集成册,目前保存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总数超过400张。现在看来,这些照片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资料。



北京西郊山区里的一户人家。

拉里贝在北京工作生活的那些年,正是清政府实行新政,想要扭转衰败局势而实际上日暮途穷的时期。我们通过这一组老照片,也能看出那个社会确实是没有朝气、没有活力。



年轻的小脚女子骑驴出行。

这是钦命工巡总局逮捕的犯罪团伙,每个人都戴枷示众。

工巡总局是清末管理京城市政建筑和社会治安的临时机关,具体职责包括:督修街道工程,管理巡捕事务,审决笞杖以下犯罪及民事案件等。



推独轮车的男子,另一人在前头用绳子拖拉。

独轮车很难驾驭,极易倾覆,要巧妙地掌握平衡,有经验的车夫可以用它载重、载人。当时西方国家正在发展机械运输,汽车已经投向市场,而清朝还在沿用数千年前的运输方式。



北京街头,理发师正在为顾客编发辫。

明末清初,多少男子为了不留这根鞭子而人头落地,200多年后,清政府的统治越来越离心离德,人们却又舍不得剪掉它了。历史上,总有人愿意为习惯付出极大的代价。



哈德门大街上,几位男子在闲聊。

哈德门即崇文门,是向皇城内运酒的专用通道,也是读书人赶考的必经之门。哈德门大街是清朝北京一条非常热闹繁盛的商业街,两边有旅店、小吃店、药店、茶庄、绸缎庄等。



北京冬天,人们在采冰。

在没有冰箱的时代,采冰是一项传之久远的活动。每到一年中最冷的季节,人们在河里凿出冰块,储存到地窖里,以备夏天时防暑降温(这些冰块卫生条件不佳,可用来降低室温、冰镇水果,并不直接吃)。




长江边,渔民用篾席搭起来的简陋的“家”。

这些居民是“疍民”,在江海沿岸聚居,长期生存于水上环境之中,很少和陆上居民往来,因而使他们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


微信图片_20180427125622.jpg (101.01 KB, 下载次数: 56)

微信图片_20180427125622.jpg





欢迎光临 承德摄影家网 - 承德热河摄影家协会 (http://99sy.co/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