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摄影家网 - 承德热河摄影家协会

标题: 清朝末年洛阳风貌,感受古城的生活气息 [打印本页]

作者: 金刚    时间: 2019-10-14 18:12
标题: 清朝末年洛阳风貌,感受古城的生活气息
洛阳的村庄,典型的中原民居。这些老照片记录的是清朝末年河南府的景象,拍摄于1909年5月,距今整整100年。河南府就是大名鼎鼎的洛阳。






洛阳城内的街景。清朝河南府,范围大致为今天洛阳市所辖地域。这座著名的城市,早在东周时期已经被设为国都,此后又有10多个王朝在此建都。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其历史可谓辉煌灿烂!





洛阳村庄外的景象。清朝时期,河南府下辖洛阳、偃师、宜阳、新安、巩县、孟津、登封、永宁、渑池、嵩县共10县,府治洛阳县。





洛阳的农田。洛阳因地理位置重要,清末外国商品大量进入中国,各种货物从上海、青岛、汉口等口岸运到洛阳后,再由商人转销到山西、陕西、甘肃等省。1909年汴洛铁路通车以后,洛阳更加热闹繁华。





洛阳的农田,大家可以看到电线,极有可能是电报线路。





略显残破的洛阳城墙。明朝末年天下大乱,洛阳的城墙及城内建筑全部毁于战争。清朝初年,洛阳又得到修复,城墙也得以重建,由大青砖砌成,并延续了300年之久,后被拆除。护城河已经干涸,还种上了庄稼。





洛阳的黄土堆,很可能是洛河护堤。洛阳地势呈西高东低之势,洛河在此流过,无险可守,所以在洛河两边加筑护堤,以减少对城市、村庄和庄稼的安全威胁。





洛阳周边的土路。洛阳北边邙山是黄土高原余脉,覆盖着几十米到100多米的黄土,我们看到这样的道路也就不奇怪。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一句古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白衣变成了黑衣,可见灰尘极多。





洛阳周边的土路。在这样的道路上行走,如果遇上了刮风下雨,那可真够瞧的。刮风了风沙迷眼,下雨了泥泞难行。





洛阳李家寨的稻田,一片水乡风光。洛阳的生态风貌多种多样,既有黄土漫天的区域,也有“河洛江南,鱼米之乡”的区域。洛阳种稻历史悠久,延续至今。











欢迎光临 承德摄影家网 - 承德热河摄影家协会 (http://99sy.co/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