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摄影家网 - 承德热河摄影家协会

标题: 总版主评析—2015—58—— 这样的映照非常有益 [打印本页]

作者: 热河土人    时间: 2015-9-28 05:42
标题: 总版主评析—2015—58—— 这样的映照非常有益
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5-9-28 18:42 编辑

总版主评析——2015——58



             这样的映照非常有益


                —— 由两幅照片谈学习


   同样的清晨,同样是在避暑山庄芝茎云堤,不同的人用不同的照相机,用不同的数值,拍摄出近似效果的照片。犹如水彩画般淡淡的黎明时刻,两幅作品都很简洁,很清新淡雅。

               请看——1   雨石拍摄

                           光圈22     快门 1/3 秒  感光度 100   使用相机 佳能无敌兔

      请看——2     老山炮   拍摄

                  
   
     光圈 6.3    快门   1/320秒    感光度 200   使用相机  尼康D90



       两幅作品的色彩色调何其相似乃尔!


     把两个人、两幅作品放在一起,想说的有三点:

       1、  两个人的曝光指数完全不一样。

    两个人的相机不同,使用的光圈速度不一样,但是收到同样的效果。
    户外拍摄实践中,经常有初学者会发问:你用有多少速度?多少光圈?  ——这种学习方法不提倡。
    其实同一地点、同一时刻,不同的相机会有不同的曝光指数。关键是自己有什么样的创意,想追求什么样的效果;还有对自己照相机的了解,对环境的观察判断。



      2、有的人说雾太大了,无法拍摄出好照片。其实,大雾正是创作高调作品的好机会。

        3、影友们经常谈到照相机的“色彩还原”能力。近些年出厂的照相机色彩还原能力差别不是很大,几乎都到了完美的程度。
    其实,色彩还原没有绝对的准确.它只是相对地存在.一切都在与摄影者脑中那个色彩观念进行比较。这个色彩观念就是摄影者在摄影实践中色彩感知的积累.这是一种对色彩鉴别的意识积淀。摄影者之间虽然对一些优秀片子有共识、会产生共鸣.但因文化水平、个性和摄影经历的差异对作品细节的鉴别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摄影人脑中的色彩观念也不是精确量化的。在数码时代.对“色彩还原”调控的手段很多,相机上可以设定白平衡;Photoshop对色彩平衡(还有宽容度)有很多种调整办法、打印或扩印输出也可以调整色彩。


  结论:能否拍出好照片,最主要的因素不是照相机,而是思想。




                                2015.9.28









作者: 热河土人    时间: 2015-9-28 05:59


     

  这一幅是用索尼400轻型相机,全景扫描模式,手持拍摄的,色彩色调都没有后期调整。


   可以作比较。





作者: 热河闲画    时间: 2015-9-28 07:19
赞同...
作者: 侠客行    时间: 2015-9-28 07:41
同感,学习,点赞。
作者: 鹰子    时间: 2015-9-28 10:15
老师讲的真好!
作者: 木兰风    时间: 2015-9-28 10:52
能否拍出好照片,最主要的因素不是照相机,而是思想。
总版主的结论堪称经典定理,非常赞同!
实践中,许多摄影者在外拍时总是要问各项参数是怎么设置的,着实叫人难以回答,只能按自己的相机设置如实相告,否则会招来误会。其实各种参数设置所表达的就是摄影者的思想中的工具,在脑海里已经勾勒出了作品风格和全貌,只是通过各种参数设置来实现所表达的这种效果。

作者: 悠闲    时间: 2015-9-28 11:55


        课外课,老师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摄影课,受益匪浅。
        在刚学摄影的时候这个问题是我们经常问到的,不足为奇。记得我刚和杨老师学摄影,老师带我们出去外拍,我总是跟在杨老师后边问光圈多少?快门多少?iso多少?老师也是不厌其烦地教给我们。经过两年多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摄影技巧,自己有了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思想来创作,这是一个过程,也是老师对我们要求,所以现在我们也很少问这个问题啦。继续学习中。

作者: 老山炮    时间: 2015-9-28 14:10
本帖最后由 老山炮 于 2015-9-28 14:11 编辑

敬佩校长的厚德与儒师风范。学习。德高载物,大象无形。
不由得我由衷钦佩――老骥伏枥,志,却不在千里,仍然在脚下。

作者: 老山炮    时间: 2015-9-28 14:12
本帖最后由 老山炮 于 2015-9-28 15:13 编辑

敬佩校长的厚德与儒师风范。学习。德高载物,大象无形。
不由得我由衷钦佩――老骥伏枥,志,却不在千里,在脚下,踏实稳健,关爱家乡,关爱晚辈……。另外,拍摄时间相差了4年,湖堤上有树的数量。,还要与您和雨石老师的大气委婉要学习。

作者: 雨石    时间: 2015-9-28 23:38
总版主杨老师对我和老山炮老师拍的两幅作品,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评析,从中总结出一个重要的摄影理念,就是要用自己的思想去拍摄作品,而不是攀比设备,照搬拍摄参数。值得影友们学习借鉴!
作者: 丹凤朝阳    时间: 2016-4-1 10:07
老师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摄影课,受益匪浅.感谢老师!!
作者: 陪你去听风    时间: 2016-4-1 11:55
拍摄不仅仅是设备,更重要的是意境。理念。总版主的总结是一堂生动的摄影课,讲得太好了。
作者: 攀登    时间: 2016-6-14 14:00
很好的一堂课,学习中
作者: 陪你去听风    时间: 2016-6-14 21:08
这是一生动堂摄影课,希望总版主不惜余力讲解摄影理念,让爱摄影人悟出意境,拍出思想。谢谢总版主的评析让我受益匪浅。
作者: 翰林学士    时间: 2016-7-5 10:19
意在画外,通过近一年的实践,深有感触,事前有想法的摄影,更能够出好作品。
作者: 不远游    时间: 2016-7-5 13:19
认真学习!受益匪浅!谢谢老师!
作者: 快乐影人    时间: 2016-7-5 15:09
能否拍出好照片,最主要的因素不是照相机,而是思想,老师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摄影课,受益匪浅,感谢杨老师。
作者: 探索    时间: 2016-7-5 20:47
雨石 发表于 2015-9-28 23:38
总版主杨老师对我和老山炮老师拍的两幅作品,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评析,从中总结出一个重要的摄影理念,就是要 ...

老师的观点即有体会又非常赞同!
作者: 闲人一个    时间: 2016-7-16 15:31
杨老师讲得非常好,现在很多人盲目的追求相机的好坏,而忽视了主观创作的发挥。设备再好,没有好的创造意图和充分利用好相机的功能,也不会拍出好的照片。
作者: 寒杉杉    时间: 2016-7-25 06:30
好的摄影设备固然重要,拍出优秀作品的主要因素是人。杨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剖析,生动感人,受益匪浅。意在摄前,认真领会学习。
作者: 凡光俗影    时间: 2016-8-6 22:12
学习!
作者: 闲人一个    时间: 2016-10-7 09:46
好文,好论述,值得一学。
作者: 李旸    时间: 2016-11-29 22:45
今天拜读后深有感触,受益匪浅。谢谢老师的指点!
作者: 李旸    时间: 2016-11-29 22:48
同一地点、同一时刻,不同的相机会有不同的曝光指数。关键是自己有什么样的创意,想追求什么样的效果;还有对自己照相机的了解,对环境的观察判断。-----总版主杨老师讲的非常精辟。令人敬佩。
作者: 燕山人    时间: 2016-12-26 23:49
老师的这篇评析再一次有力地论证了“镜头后边的头”即人的思想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学习、深入思考、努力出新,是老师一贯的教导,每次重温都受益。
作者: 滦河源    时间: 2017-3-7 11:42
学习   赞赏




欢迎光临 承德摄影家网 - 承德热河摄影家协会 (http://99sy.co/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