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摄影家网 - 承德热河摄影家协会
标题: 天门山探险——旧作重读 [打印本页]
作者: 热河土人 时间: 2015-12-17 15:58
标题: 天门山探险——旧作重读
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5-12-17 17:12 编辑
前缀——
对于无名山,人们常常根据形象自创一个名称,天门山就是我一个人的称呼。
从多年的影友交流中,我知道,除我及我带领的两个影友外,还没有摄影人走近此山。
把前些年的旧作翻出来读,虽然写得粗糙,但是唤回的记忆,还是很有趣。
此文接续前篇〈双塔山探访记>、为〈承德名山游系列〉作之一。.
双塔山以东群山逶迤,奇峰怪石诸多,如骆驼峰,椅子山、情人崖\ 雕沟 \ 元宝山\ 天门山等,,皆位于承德市双滦区境内.因双塔山名气遮蔽,常被人们忽略.我曾经向区委的主要领导提出建议: .开辟双滦区自然风光旅游线路,建设双塔山大旅游圈..但是有些地方我也没有到过,"不识庐山真面目".
清学者袁枚有诗曰:"游山多走几步,看书多撷几部,倘非广见博闻,总觉光阴虚度." 正是 秉承前人训导, 我计划逐步踏遍这些地方。 2009年的春天,我先后探访了双塔山、元宝山、 椅子山、天门山. 其中尤以天门山最为艰险。在我66岁的年龄,体力有限,用汗水和疲劳使一直耿耿于怀对自然风光的向往之情得以实现,心中充满了惬意。
天门山 探险
我很喜欢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对其中的一段尤其感兴趣,今录之如下: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这段文言译成白话,大概意思是:
“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懒于前进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足够用来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未能尽情享受游山的乐趣。
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没有不探究、思考到的。那(路)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路)不平坦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贵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因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意志,也不随从别人而停止(不前),然而力量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意志与力量,也不盲从别人而有所懈怠,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没有外物来帮助他,也不能到达。但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游褒禅山记》对我影响至深,在旅游、摄影的活动中,每遇难险或身体疲劳,有畏惧、有退缩念头的时候,便想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便以此文作警示,坚定前行的信心和勇气。每当胜利归来,便由衷地感激王安石,由于他的名作鼓舞,使我免去了诸多后悔,增加了诸多知识和快乐。
承德市双滦区境内多奇山怪石,其最出名的是双塔山。大多数承德人都到过双塔山,但是在双塔山附近的其他山峰,却鲜有人光顾。
儿子家的小区南望,遥见椅子山、天门山等峰。登山探险的欲望心存已久。儿女们没有时间陪伴,我一个人不敢贸然前行。也是机缘,小区里有两个学习摄影的女士,不耻下问向我请教,希望我带他们实地拍摄。我问:“敢不敢上山?”她们坚定地说:“敢!” 于是相约翌日清晨4时出发,同登天门山。当天下午,我用两个小时提前先去探路,弄清上山的路线、方位。
老伴担心:“你一个老头子,带两个女人,安全吗?”我说:“我已经看好了,山脚下有农人耪田,山坡处有牧人放羊。大声呼喊,信息可传,勿忧。”
天刚黎明,多云,并有乌云,时而洒落一阵雨点。
登山之艰险
(附图说明 因为艰险,尽量减少背负,每个人只带小型照相机。我拿的是佳能G9)
晨光熹微中的双塔山
山枣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朝曦下的高高铁塔问我:你早!
绕过此峰,天门就在其后边
远观天门山
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神门险,鬼门窄,人门以上百丈崖。
——贺敬之诗句
山深只闻鸟语声
抓紧时机拍摄
因为人迹罕至, 老树枯枝,触目皆是
作者: 热河土人 时间: 2015-12-17 15:58
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5-12-17 17:14 编辑
天门探险.
跟本没有路,只有密密的树丛和碎石,坡陡难行,出乎想象!披荆斩棘中,常发出惊叫声.
树棍做拄杖,必不可少。丛林中找一根顺手的棍子,很容易。
这些碎石都是活动的,很容易崴脚. 我最担心有人崴脚, 一旦发生,则进退不能.
名符其实的仰拍。可见摄影之艰巨
。 这是最后一面岩坡,需要仍掉拄棍, 四蹄着地, 爬着上去.
女士非等闲!
终于登顶.
对面则是万丈悬崖, 一瞥之下毛骨悚然. 遥望南天,群山起伏.连绵不断.
巍巍乎,高哉
天门探险.
作者: 热河土人 时间: 2015-12-17 16:10
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5-12-17 17:05 编辑
临风远望,天高山深,
天空有鹰隼在飞, 岩石上有不知是什么动物的粪便. .
无限风光在险峰! 天门宽约十米,高约二十米.
下山依然艰险. 野藤绊腿,碎石滑坡,刺棘挂衣, 不胜其苦.
下到安全处,,才注意身边美丽的山花.
下山的路上,见到了农人,心放宽了.
我们都说,只能涉险一次, 不能再来了!
回到居住的小区已经上午11时,此行用了五个多小时,筋疲力尽。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的篇尾写道:“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其意是:“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由此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情况,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采取的缘故。”由旅游而引申到人生、治学。
我们的探险摄影不是也会留下一些启迪、感悟吗?
作者: 热河土人 时间: 2015-12-17 16:10
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5-12-17 17:28 编辑
”涉险的地方只能走一次, 不能再有第二次”! ——这样的话,我说过两次。
第一次是1984年,年龄40岁,跟随承德地理学会考察黄山。在山上住了两宿,登过莲花诸峰后,最后登天都峰。当地俗语”不登天都峰,等于没到黄山“。我们从天都峰很少有人走的后坡攀登。坡度之陡峭,有时需要全身贴在岩壁上,像壁虎一样,稍稍往下一瞥,万丈深渊,魂惊胆战。
登上山顶后我说:黄山只来这一次。那时使的是黑白胶卷。现在虽然数码机换了几代,我再也没有动过去黄山的念头。
作者: 热河闲画 时间: 2015-12-17 17:59
好地方,第一次听说天门山....
作者: 燕峰 时间: 2015-12-17 22:12
本帖最后由 燕峰 于 2015-12-17 22:16 编辑
图文并茂,好游记,欣赏学习。不畏险的精神可敬,以后登山还需注意安全保障。
欢迎光临 承德摄影家网 - 承德热河摄影家协会 (http://99sy.co/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