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理论委员会主任索大林最近在中国摄影报上发表文章,总结了当前比较突出的摄影理念误区。
一, 纪实摄影的悲情误区
片面追求表现对象的突发性、突破性。煞费苦心地寻找“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甚至为此付出生命的沉重代价。其实这并不是纪实性图像的根本价值。苦难、悲悯、“被残酷”,虽然很有煽动性,但是许多作品因这种片面追求而纷纷落马。
相反,倒是抗争、韧性、血腥、顽强等正能量的道德价值为评委们认可。有时,一个希望或渴望的眼神,便能让起点燃艺术的火焰。
二, 民俗摄影的蒙昧追求
一提民俗,就是少数民族的服装,或者特殊的生活环境。每次影展,反映地域和族群特殊生活方式的作品刀耕火种,杀牲祭祖,祈天敬地,蒙昧落后,这类的片子源源不断,结果,其落选的量也委实很大。
真正意义上的民俗,应当是具有时代气息的当下生活,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民俗不能回避生活的主流和主导。
三, 自然摄影的题材追逐
随着全民摄影大潮的兴起,自然风光在展赛中所占比例最大,狂热地追求大家熟悉的题材,“雪山热”“梯田热”,“坝上热”,“动物迁徙热”,“云雾热”,此伏彼起 ,但是入选的比例越来越少。
安塞尔.亚当斯留给风景摄影的光环却没有被发扬光大。
题材是审美要素,但是他本身不能是艺术。不要认为有了好的题材,就有好作品。
在自然风光摄影中追求偶然性,如朝晖夕阴,也是一种通病。大自然的特殊天象产生的光影效果,不一定反映表现对象的本质,摄影人不要片面追求。
很多偶然性的风光摄影,纯是客观记录,缺少有效的摄影技法,表现能力欠缺,成为作品竞争力的缺陷。
艺术首先要从心中流出。
四, 人体摄影的不雅情趣
各地以人体为招牌的摄影活动形形色色,影展来稿经久不衰,但是入围者却寥寥无几。
人体摄影的价值在于发现和呈现“人体”的艺术性,——包括人体单独承载和与其他物象共同构成的艺术价值。强行以人体的隐私性、唯一性吸引眼球是不雅情趣,与摄影艺术无关。
五, 摄影创作的流于形式
片面追求点与局域光,追求动感,特殊影调,构图形式,简洁风格等,也是当下的“流行感冒”。重视形式,忽视艺术内涵。咋一看很撩人,仔细看无价值。
虽说形式不可忽视,但是摄影的功夫重点要用在艺术感觉的捕捉,立意的确立,主题的开掘,材料的取舍上。若是避重就轻,在形式上找捷径,借助“花枝招展”招摇过市,就有本末倒置之嫌了。
六, 抽象摄影的无心盲拍
人类生活中的抽象物象很多,展赛中这类作品也很多,但是真正能够胜出的只是凤毛麟角。原因在于价值缺失,意义的缺失。
有人认为抽象艺术是无情节,无逻辑,无意义的艺术,这是误解。抽象摄影更需要动脑、动心。
索久林先生说:世界各国的摄影大师对这些误区已经有趋同性的目光审视、判定、取舍标准。从中我们可以窥望当代世界摄影审美的发展趋势,可以审视、校正、完善我们自己的摄影创作。
由索先生的讲话,联系到承德摄影界,有着很切实际的指导意义。
承德摄影人多年来缺少这方面的研究,在坝上风光摄影,长城摄影,民俗花会摄影,动物摄影诸方面都有索先生指出的问题。例如花会表演,一味追求动感、虚糊,或者注重花脸,已成脱离表现农民精神内涵的评价标准。围场县的梯田地膜,这两年也成为一再重复缺少新意的风景片。
其实无论是在城市里,还是在山区的农村,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打破误区也并不是很难的,只是我们需要动脑筋,需要创新思维,摆脱跟风、扎堆、盲从现象。
请欣赏几幅承德人的好作品:
.
作者 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