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摄影家网 - 承德热河摄影家协会

标题: 探讨 《水流云在》的拍摄方法 [打印本页]

作者: 热河土人    时间: 2016-4-19 16:28
标题: 探讨 《水流云在》的拍摄方法
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6-4-21 06:30 编辑

      
          探讨 《水流云在》的拍摄方法


                        
                 
               拍摄时间是下午临近傍晚
         
    水流云在为避暑山庄内一处著名景点,位于芳渚临流之北,与烟雨楼隔湖相望,为湖北四亭之首。为“康熙三十六景”最后一景。是一座重檐四角攒顶、四面出卷棚式抱厦的敞亭。此亭形制独具一格:主亭为方亭,四面加突出的附间。

    题额由唐代大诗人杜甫诗“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脱出。此亭位于内湖与澄湖相交处,流水与浮云相映成趣,动静变化妙不可言。该亭造型精巧,比例完美,是清代木构建筑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摄影怎样体现出“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的意境,很有难度。我想,画面上必不可少的三种元素:亭子,云,水。几乎所有的摄影人都多次拍摄过此亭景,但是三种元素的结构有难度。没有水则心无所寄,没有云则意无所托,三种元素不全,则不符合此亭建造的本意。

      究竟怎样拍摄更好呢?
     怎样选择视角, 是变化透视方法,还是变化结构方法,是变化光线,还是变化色彩?

     愿以此文抛砖引玉,我们一起把避暑山庄的摄影做细,做深。




                       2016.4.19




来源: 探讨 《水流云在》的拍摄方法


作者: 热河土人    时间: 2016-4-19 16:29
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6-4-22 15:31 编辑

          杜甫诗原文《江亭》: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





   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761)杜甫寓居于成都草堂的时候. “水流心不竞”,是说江水如此滔滔,好象为了什么事情,争着向前奔跑;而我此时观水,却是心情平静,无意与流水相竞争.“云在意俱迟”,是说白云在天上移动,那种舒缓悠闲,与我此时的闲适心情全没两样。


    一般这样拍摄的比较多:

   

      这是2004年拍摄的。

    虽然很好看。但是画面上既无云,又无水,水流云在的意境无从谈起。




      




作者: 热河土人    时间: 2016-4-19 16:45


   欢迎大家跟帖


作者: 陪你去听风    时间: 2016-4-19 17:29
学习领教,此地我也多次拍摄,但都没有留下信息,应是意境和学习不到位,心由境生,境由心生,彻悟是大境界。
作者: 热河闲画    时间: 2016-4-20 06:57
学习欣赏
作者: 雨石    时间: 2016-4-20 07:25
    总版主杨老师提出的这一课题很深刻,也很及时。去年在山庄里,我也和几位影友也曾聊起这个话题,拍“水流云在”这个景观,怎样表现云和水,大家都说不好同时表现,尤其是“水流”,不知怎样表现好?看了杨老师这幅片后,很受启发!欢迎各位老师、影友参与进来,发表您的见解和实践体会。
作者: 翰林学士    时间: 2016-4-20 08:44
谢谢杨老师的指点,看来摄影背后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
作者: 东方欲晓    时间: 2016-4-20 10:46
学习了
作者: 雅致的书屋    时间: 2016-4-20 16:38
这一课上的真好,片拍的太美了。
作者: 恩润梓旭    时间: 2016-4-20 22:53
看了老师的美图,拜读了文章,这一课讲的深刻!三种元素组在一起实属难求.刚发芽的树木,粉色的榆叶梅,黄色的连翘以及露出土地的绿草,组成了一幅唯美的佳作!菜鸟学习了!谢谢总版主的教授!
作者: 天天锻炼    时间: 2016-4-21 14:46
热河土人 发表于 2016-4-19 16:45
欢迎大家跟帖

深受启发,学习了!
作者: 陌上花开    时间: 2016-4-24 14:52
谢杨老师指点,学习了!
作者: 快乐影人    时间: 2016-4-25 08:58
好教材,又上了一课,!谢谢总版主的教授!
作者: 温柔之光    时间: 2016-4-25 09:56
老师讲的很有深度!学习!
学习拍一片

DSC_2055.jpg (395.18 KB, 下载次数: 69)

DSC_2055.jpg

作者: 热河土人    时间: 2016-4-25 18:37
温柔之光的作品很好
时间晚一点的光线更理想。
作者: 龙的传人1    时间: 2016-4-27 10:40
本帖最后由 龙的传人1 于 2016-4-30 06:42 编辑

      深受启发,感谢杨老师指导!老师拍的非常棒,视角新颖、名副其实的水流云在!还没有看到那位老师这个角度取景,向老师学习!
作者: 山寨梁大师    时间: 2016-12-27 11:45
碧水,嫩绿,淡红,春意盎然;斜柳,飘云,古亭,动静相宜。康熙实乃多才帝王,杨老师亦为性情中人。老师图文并茂,对山庄精髓深有研究,值得学习。山庄景点颇多,前人命名,点破意境;细细品味,定出佳作。谢谢杨老师刨析讲解。
作者: 淡泊宁静    时间: 2016-12-28 14:00
感谢杨老师的指点,
作者: 小草    时间: 2016-12-28 19:19
拜读了总版主杨老师的作品文章,使我对避暑山庄的景观又有了新的认识,对摄影有了新的认识,既学到了摄影知识,又学到了文学知识,受益匪浅,感悟深刻,谢谢杨老师教导!

作者: 热河土人    时间: 2016-12-29 06:14
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6-12-29 07:30 编辑

说一点感想:

 版主雨石把春天时发的帖子,再一次提升到眼前,在冰雪的寒冬,另有一番意趣。
 雨石对避暑山庄版块的作品一直读得仔细,评的认真,评语不落俗套,值得我学习!


 很多人的跟帖也让我感动!

 对避暑山庄,大家都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其外在的形式感,陌生的是其内涵的境界。这与我们的历史、文学,还有美学修养有关。所以摄影人需要读书。
  
  一些摄影人至今还存在常识性的错误:例如把金山称为金山亭,把普陀宗乘寺称为大红台,把普乐寺称为圆亭子,把忍冬的果实称为红豆。老百姓的口头语言,不能禁止不让说,但是文艺作品落到纸面上,文字必须准确。
  至于不理解汉字的本义,不熟悉景点建筑设计的理念,这样的情形可能比较多。例如南山积雪,青枫绿屿,万壑松风,濠濮间想,月色江声,烟雨楼,水心榭等等,
  水心榭南北两侧的牌坊,共有四个匾额,上面的题词都是四个字,描绘的都是雨后的景色。要真正拍摄出水心榭的意境,最好选择雨后。
  烟雨楼,不是云雾楼,拍摄的最好时机应该是雨中。我曾经几次冒雨临湖,但是技术不到家,终难求得理想。

  写到此,我还是需要提到版主涉猎。涉猎是走山庄比较勤的人,但是他不轻易发片,只要发表的山庄作品,视角,光线、意境都让人喜欢。濠濮间想是很难拍摄的。我第一次看到他拍得那么好,但是,当我提出了一点建议后,他又反复去观察,寻找拍摄时机和角度,把一幅更理想的濠濮间想呈现给读者。这种创作精神令我感佩!


  我还要提到一位老摄影人孙守才。他深居简出,一般人都不认识。他的摄影作品以细微见长。许多人看不上眼的一石一草,在他的镜头里表现的是那么有神彩!

  十几年前承德摄影人曾经和苏州摄影人搞过园林摄影联展。在双方参加的座谈会上,大家有一种共识:苏州人拍摄得细腻,承德人拍摄的大气。双方的优势互补,必定会使园林摄影更上一层楼。


  避暑山庄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摄影学习最好的大课堂,素材园,实践场,学不完,摄不尽!

  摄影人有雄鸡般的起早精神,赛似闻鸡起舞的祖逖但是我们还欠缺他的中流击楫的品质。来的中国农历年是鸡年。让我们勤奋,持久,信守,包容。雄鸡不误时,天天唱三唱,不落雄鸡后,学习到天光。


              此段文字算是送给我的老师,我的朋友,我的学生新年的礼物。
                     2016年12月29日凌晨。















作者: 丹凤朝阳    时间: 2016-12-30 09:14
认真学习




欢迎光临 承德摄影家网 - 承德热河摄影家协会 (http://99sy.co/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