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摄影家网 - 承德热河摄影家协会

标题: 民俗文化传承的希望 [打印本页]

作者: 热河土人    时间: 2017-2-14 09:33
标题: 民俗文化传承的希望
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20-5-29 12:42 编辑



       民俗文化传承的希望

               —— 元宵节下乡有感之二


            2016年的正月十四,我到了隆化县旧屯村。2月26日我在本网摄影文学版块发表了《滦河水滋润的乡愁》。在文章结尾,我用了这样一段话:
  “这里离县城很远,离城市更远,没有外人来参观。这一次是隆化县摄影家协会主席张之栋等几位影友领路,我们才得以到来。村民们每年就是自己给自己表演。因而,他们不顾虑技术如何,不担心演砸了,所以没有提前演练,只要村里一招呼,大家就来。这就是民风,这就是民俗,这就是黄土地的文化,这就是滦河的文化!

      我有很多话想和村干部交流,但是没有机会。村干部告诉我,你明天再来吧,十五这一天人更多,更热闹,而且还有新的供奉仪式,还有村民在庙里分享供品的热闹。

      我很想第二天再去,但是第二天已经安排了别的事情,而且路途遥远,也确实疲劳,第二天没有去,留下遗憾和期待”。


                     
                           

        耿耿于怀,整整一年,2017年的正月十五,我再次来到了旧屯村。
     不少乡民认出了我,打招呼,拜年,有的说:中午我家准备了酒席,到我家吧。有的乡民捧出了硕大的鹅蛋,说你带上吧。一面之交的乡情、友情,暖如春风,拂面入心,驱散了早春的料峭寒冷。
   

    关于民俗花会以及扩展及的民间文化,我已经写了不止一篇陋文。此篇我要说的是:民俗花会的传承,民间文化的未来,在哪里?

   答案——在孩子们!


         

   这些扭大秧歌的孩子,都是妙龄少女,最小的方7岁。最大的14岁。

     



  踩高跷的这些女孩子,都是十几岁豆蔻年华。

   



   耍狮子的男孩,十四岁

   跑驴的男孩12岁。

    旧屯乡是这样,承德县的三道沟门村也是这样。那些表演背歌、抬哥的孩子多在六、七岁。

   
              
   



    我们在谈及教育的时候,少不了会涉及到城乡教育的不平衡,会为农村孩子缺少教育资源而叹惋。但是目睹了,了解了植根于黄土地上的民俗花会,我有了这样的认识:
   农村的儿童,有接受民俗文化传承的先天优势,这一点城里的孩子无法攀比。



           


            
         


   

   当然,即使在农村,也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下场表演,但是,这一样的场面,在城市里相对稀缺吧!

         





            


         

         
  

                 



    黄土地,孕育割不断的乡愁!
    接地气,就有旺盛的生命力!
    从少儿起就接受民俗文化的熏陶,是农村民俗花会得以代代传承的重要原因。   
    寒冷,劳累,对于这些孩子不能说不是锻炼,不是考验。在文化活动中也在积淀吃苦耐劳的精神!


    杨帆  作


                                                      2017.2.14早晨














作者: 快乐影人    时间: 2017-2-14 16:33
一组佳作,图文并茂,杨老师拍摄辛苦,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作者: 抱鼓石    时间: 2017-2-15 06:41
很值得一读的文章,建议发表在报纸上。
作者: 侠客行    时间: 2017-2-15 07:29
一组佳作,图文并茂,值得一读的文章,认真学习,受益匪浅。
作者: 雨石    时间: 2017-2-15 17:03
杨老师是带着浓浓乡情,深入农村一线拍摄花会。场景抓拍的精彩,文字表述的生动详尽,值得摄影人好好学习!




欢迎光临 承德摄影家网 - 承德热河摄影家协会 (http://99sy.co/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