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摄影家网 - 承德热河摄影家协会
标题: 总版主评析——2017——1 意蕴丰富的画意摄影 [打印本页]
作者: 热河土人 时间: 2017-1-6 19:13
标题: 总版主评析——2017——1 意蕴丰富的画意摄影
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7-1-6 19:28 编辑
总版主评析——2017——1
意蕴丰富的画意摄影
——戴翔作品赏析
请看画家兼摄影家戴翔的近作,题目是收获时节:
我很喜欢这幅摄影作品。因为它画意十足。在元素选取,在构图,在色彩处理上,几乎就是一幅画。
背景是辽阔的天空和原野。人物面目不要求很清晰,重在人物在劳动中的自然形态。细节性的画面语言,让人感到真实而生动。
让我惋惜的是,在两个农妇中间插入了一个拿着照相机的时髦女郎,破坏了画面主题的完整性。不然真可以和一幅世界名著来媲美。
“收获"是一个重大的主题,很多画家、摄影家以此命题有过创作。
下面我来介绍一幅世界名画《晚钟》:
在一片一望无际的天地中,一片夕阳笼罩之上,给周围的一切披上了一件红色的纱衣,一位头戴红头巾,上身同样穿着红上衣的女子站在那虔诚的祈祷着,她的右边站着一位农民打扮的男人也和她一样虔诚的低着头,她们的旁边随意的放着两件她们干活要用的家伙,这个画面庄严、肃穆、令人敬畏。这是油画《晚钟》中的场景。
《晚钟》由法国著名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创作于1850年,属布面油画。规格为55.5×66厘米。现藏于巴黎卢浮宫。
看到这对在田间默默祈祷的农民夫妇, 我们仿佛也听到了远方依稀可见的教堂传来的钟声:这“钟声”好像越来越大,传得越来越远…… 也许是这对伫立在农田里剪影一般的农夫与地平线交叉的形式使人联想到了庄严、神圣的“十字架”,从而,拉近了农夫、教堂与观赏者的距离并强化了教堂钟楼的“音响”感应;也许是由于日暮余辉的笼罩、屏息静思的农夫和静穆沉寂的大地的反衬;也许是由于画家刻意把人物、景物恰如其分地虚化,不但人物、景物、教堂以及教堂里传出的“钟声”可以融为一体,好像观赏者为画中人、画中景、教堂及教堂钟楼里传出的钟声也融成了一体……
下面是另一幅同题油画
说到视角和表现技巧,还要提一提梵高这位大名鼎鼎的画家。梵高也曾经画了很多以田野为题材的作品。
1888年2月,梵高在朋友推荐下来到法国南部小城 -阿尔,并很快爱上了这儿。猛烈的阳光和刺目的麦田使他 “疯狂”,创作进入了高峰。虽受法国印象派和日本浮世绘影响。但他的作品已极具个性,这源自其独特的视角和敏感的性格。他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 他不满足于只是理性的 “模仿事物的外部形象”,而要借助绘画 “表达艺术家的主观见解和情感,使作品具有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把梵高的画作难道我们摄影人的眼前,也许很多人不屑于看。什么不清晰啊,模糊啊……
我们一些摄影人,习惯于拍摄人的正面,要五官清晰,要笑意满脸。这样的作品,是很不错片,但多是停留在纪念照高度的图片,不能产生震撼的力量,因为主题缺少高度,思想缺少深度。
至于一些风光片,模仿、复制的风光片,有没有画意自己并不很清楚。哪里有画意,怎样表现画意更是不清楚。
我曾经和承钢的张乃礼书记探讨过他的摄影作品。我问到:“您的风光摄影和别人不一样,不说霞浦,也不说张家界,即使是家乡的小河边,也拍得那么有味道,诗情画意很浓郁,什么原因"?他说:“我学过绘画,大概是绘画的影响”。
我还要提一提刘正勇,他最近发表了一组在婺源拍摄的乡村照,每一片都蕴含着诗情画意。我知道。老刘是个诗人,他的诗歌极有特点,我很喜欢。用诗人的情感、立意去拍照片,就不仅仅就是技术问题了。
不要求摄影人都懂绘画,都懂诗歌。但是在艺术通感上的差距,不是拍几张好的风光片就能够弥补的。
2017.1.6
作者: 东方欲晓 时间: 2017-1-6 20:26
深刻的评析,受益匪浅!
作者: 快乐影人 时间: 2017-1-6 21:54
认真拜读,受益匪浅,一篇好教材。
作者: 戴翔 时间: 2017-1-7 02:27
非常感谢杨总版主的高度评价、使我深受启发、创作之初构思是不仅是农民的丰收时节、也是摄影人的创作旺季,想把农民的收获与摄影人的收获重叠一起表现出来、、、、、谢谢您的关注与点评。
欢迎光临 承德摄影家网 - 承德热河摄影家协会 (http://99sy.co/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