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7-2-23 09:51 编辑
土人说片——2017——20
一幅好作品的得与失
——由追求的摄影作品说起
下午打开网页一幅作品如寒冬之暖风,令人身心清爽。
由近及远是人目视事物的规律。第一眼首先关注的是画面的下方:一处幽深的山巅,轻松挺立,绿草蓊郁。几位摄影人半遮半掩,身形动作都极其自然,与环境有整体的和谐美。树木构成的框架,拢来一片天水,这个框架很妙!
我在猜想:这是祖国哪个高山大川,这样美!这又是哪几位摄影人,有如此眼界!继而我佩服作者,不与其他人争,退选于其他人的身后,不为螳螂捕蝉,独有摄影慧眼。
整个画面不落窠臼,不圄俗见,好!
然而,看了题目,略有些失望。题目“蓝天白云映湖面”,旨在引导读者把注意力放在湖面上的蓝天白云上。湖面是主体吗?湖面最生动吗?我觉得都不是,湖面很平淡。题目繁琐不简练,且忽略了画面动人之处,局限于画面的中心区并不生动的地方,不是画之眼。读者有审美观念被强迫,美感被削弱的不如意。
命题是整个摄影创作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许多情况下,能否制作一个好的标题,直接关系到一幅作品的成败。因此,标题又有作品的眼睛之说。摄影的命题是否贴切,是否与画面相得益彰,是否有画龙点睛的功效,在于它的直白性,含蓄性,哲理性,意蕴性。
有的时候我们以自己的意志,以自己的审美观念引导读者,刻意咬文嚼字字,放弃了直白简约,效果适得其反,削弱了作品生动和内蕴的意境。
如何命题,读王维的诗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或许有些启发。
另外可以参考的古诗有“空山新雨后”,“三山半落青天外”“只见乱山无数”“屏居负山郭”“山空松子落”“海阔山遥,”“人归山倍畬”,“疑山看积翠,”,“山开旷望旋平陆”,“世中遥望空云山”,“山洞无论隔山水”,“逐水爱山春”,“当时知记入山深”,“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空天入海”,“夜静春山空”。
另外,对画面的结构,我也提一点建议:把上边山的部分剪裁掉,给读者留出想象的空间。对比一下,看哪个效果更好?
我看到谈摄影命题的一篇文章,说的特别好,作者是斗室不羁。希望大家耐心读一读:
摄影是一种非常自我的艺术形式,好像舞台上的独舞,这样一场个人秀,不会有第二个人与你同台。然而,与舞台表演不同的是,所有的观众不是面对,而是在你的身后,当你抽身离去时,剩下的才是你无声的演绎。身后的观众是否能感受到你这场独舞所要表达的意境,全要看你留下的是什么。观众的感受丝毫不会以你的拍摄意志和你拍摄时的感受为转移!
2017.2.22 早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