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山西,走出了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农民。他就陈永贵,老一辈人对陈永贵非常熟悉,有人说他大字不识,有人说他大智若愚。
1915年陈永贵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因为实在是太穷,父母先后死去。大寨的稳周老人收留了陈永贵,陈永贵随后的一系举动为他在大寨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打下了扎实的人脉基础。 抗战胜利后,陈永贵就参加了山西土改,分得土地、房屋和一些浮财。孤儿出身的他最懂得集体的重要,因此很快就参加了贾进才的互助组,贾进才是当时的村支书,也是陈永贵的伯乐。
以贾进才为首的互助组组员们都是些人强马壮的农民共15户,在大寨历史上被称为好汉组。平时组员们各干各的营生,遇到春耕之类的活,好汉们你帮我一天,我帮你一天,互助互利,谁也不吃亏。 但很快陈永贵发现,村里很多人因为不是壮劳力,没有机会加入到这个组织。与贾进才沟通后,他决定退出好汉组,成立互助组,也叫老少组。专门吸纳村里的老幼病残,这也让陈永贵越来越得人心。
在这个老少组里,最初只有9户人家,其中有4位是年过半百的老汉,6位是8至14岁的娃娃,真正的强劳力只有陈永贵一个。但是这些人真的如同一个家庭一样,出力大小与获得多少并不很计较。老少组的弱劳力们才格外团结,格外珍惜这个组,各个奋力争先,闹得红红火火。 到1949年,老少组又创了平均亩产169斤的新纪录。当年冬,老少组便扩展到了49户。从此,陈永贵在大寨的声望越来越高。
1952年,贾进才坚持让贤,推荐陈永贵当支部书记,上级同意了这个要求,从此陈永贵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大寨村支书生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