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复制链接]
累计在线
47630分钟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2 14:22:3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而劳动是奋斗永远不变的底色。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我们精选部分20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上的一些普通劳动者,把他们的故事与您分享。这是1950年第5期:那年,全国各地迎来了久违的好年景,翻身成为土地主人的农民在大丰收中笑逐颜开。土地改革的逐步推行,为新中国的农业生产和工业化开辟了道路。摄影 吴宝基/人民画报(组图来源:人民画报中国专题图库)
无EXIF信息


1951年第9期: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关心治淮工作,毛泽东主席多次对淮河救灾及治理作出批示。1950年底,中共中央决定在安徽省颍上县润河集至霍邱县西湖境内,修建“蓄泄兼筹”的润河集分水闸。工程建设中涌现出很多英模人物。这三位胸佩大红花、面露自豪笑容的治淮模范便是他们中的代表。摄影 刘东熬
无EXIF信息


1952年第4期:天津钢厂线材部工人刘长福。在增产节约运动中,天津钢厂线材部在1952年2月创造了27项新纪录,一级品达到百分之百,超过了当时钢铁工业局规定的标准。当时,一场大规模的增产节约运动在全国展开。摄影 蔡尚雄/人民画报
无EXIF信息


1954年第1期:中央建筑工程部设计院(后改名为北京工业建筑设计院,现中国建筑设计院前身)的工作人员忙碌地为各种规模的建筑工程设计图样。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有读者根据墙上的室内渲染图推测他们当时正在设计“北京饭店西楼”。摄影 吴寅伯/人民画报
无EXIF信息


1954年第4期:天津市劳动模范、塘沽新港引水员施学良。新中国成立前的七八十年间,天津港的引水工作一直掌握在外国人手里;新中国成立后,引水工作回到中国人手中。以施学良为代表的中国引水员,通过狭窄、多弯、水浅的海河,把船只引到天津,大大缩短了船舶入港时间,赢得了中外商船的广泛赞誉。摄影 丁一/人民画报
无EXIF信息


1954年第7期:王长新是安徽省怀远县王咀村互助组的组长,曾参加治淮活动,两次被评为模范。王咀村,解放前经常发生涝灾。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组织和带领下,村民们对淮河进行治理,修建了尹家沟水闸,解决了防涝、抗旱等问题,农作物连年丰收。摄影 吕向全/人民画报
无EXIF信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关于承德摄影家网 网站章程 版主职责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 论坛版规

Archiver|小黑屋|

承德摄影家网 - 承德热河摄影家协会 ( 冀ICP备13006155号-2 )冀公网安备 13080202000445号  

GMT+8, 2024-11-27 18:40 , Processed in 0.047308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Design by 承德红璐科技

© 2014-2015 承德摄影家网. 站务联系:0314-5929858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