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20-2-9 10:23 编辑
"岂曰无衣" ——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一首战歌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还在蔓延,来自世界各地的援助物资也在源源不断送往湖北,一衣带水的日本已经几度成为自媒体的焦点新闻之一。前几日,人们在日本支援湖北的物资贴条上发现了八个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电视中,我们看到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在电视观众面前展示着这八个字。我们还看到了另一个贴标,上面写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面对这两句话,让多少中国人感动,又让多少中国人惭愧,为日本人能够深解汉语奥义和深谙历史事件而感动佩服 。 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他们当中,最突出的是高僧鉴真。 742年,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到达扬州,恳请鉴真东渡日传授"真正的"佛教,为日本信徒授戒。当时,崇敬佛法的日本长屋王造了千件袈裟,布施给唐朝众僧。袈裟上绣着四句偈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扬州大明寺鉴真和尚表示 "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遂决意东渡,弘扬佛法。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佛教更为广泛的传播到东亚地区,对日本的宗教和文化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增进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 鉴真东渡极其艰苦,经历了六次反复才东渡成功。这件事在《唐大和尚东征传》里有记载。
山川在下,异域相隔;风月在上,同天相望。平淡的汉语之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此时此地,人们在危难之时再次看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八个汉字时,首先想到在邻邦异域,还有爱心同在的一大批人,这真的会催人泪下。
"岂曰无衣",是先秦诗歌,出自《诗经.秦风·无衣》。据《左传》记载,鲁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吴国军队攻陷楚国的首府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国求援,"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于是一举击退了吴兵。可以想像,在秦王誓师的时候,此诗犹如一首誓词;对士兵们来说,则又似一首动员令。 《诗经·秦风·无衣》共有三节,以复沓的形式,后两节实际只是第一节的同义复唱。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直译的大意就是: "谁说我们贫穷,我们跟您一样也有战袍。要出兵打仗了,我们已经磨好了戈矛,君王啊,我们与您同仇敌忾,共同抗敌!" 。
诗歌表现了秦军战士出征前的高昂士气:他们互相召唤、互相鼓励,舍生忘死、同仇敌忾。 《秦风·无衣》是一首慷慨激昂的从军曲 ! 是《诗经》中最为著名的爱国主义诗篇。在反侵略的战争中,秦国人民表现出英勇无畏的尚武精神,也创造了这首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慷慨战歌。
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靠的就是这种威力无比的民族精神。 2020年 这种精神的力量,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斗争中,表现的更加突出,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全中国上下万众一心、不畏艰险,步调一致,形成了排山倒海的力量。
中国抗击肺炎疫情,得到了全世界善良人民的支持。中国文化传统自古以来宣扬的是“和为贵”的思想。孔子提倡“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世界各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多年来,中国以实际行动,支援各国人民发展经济,战胜疾病,抗击灾难,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赞扬。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习近平总书记讲:“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这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赞同。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中国有难,换来了八方支援。中国必胜!和平必胜!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 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一首战歌
热河土人 杨帆 2020年元宵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