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5-8-23 08:31 编辑
真正的艺术家给摄影人的启示
大多数业余摄影人,热衷的不是参赛、获奖,不是一定要加入什么协会。特别是老年人学习摄影,主要是一种休闲的心态,为了快乐、健康、友谊。
但是,也有的人,过于看重照相机的品质、级别,过于关注通过捷径,让自己成名。下面转发陈涛的文章,介绍一位画家和他的画作。
真正的艺术家也许一生的辛苦以及成就,几十年间得不到人们的承认。但是,他默默地劳动,不为功利而移志。
请 看 :《写信女子》—约翰内斯·维米尔
作者:陈涛;
德国施塔德尔博物馆2005年维米尔、布劳威尔画展 门票
维米尔,十七世纪荷兰画家。出生于荷兰德尔夫特市一个经营客店兼贩卖画的中产阶级家庭,他一生都工作生活在瓷都戴尔福特,有时也被称为戴尔福特的维米尔(Vermeer of Delft),或杨范德梅尔(Johannes Van der Meer)。与伦勃朗一样,维米尔被称为荷兰黄金时代最伟大的画家,他们的作品中都有着透明的颜色、严谨的构图、以及对光影的巧妙运用。 维米尔精细地描写一个限定的空间,优美地表现出物体本身的光影效果、人物的真实感与质感。维米尔这位在逝世以后被湮没达两个世纪的绘画大师,是继哈尔斯、伦勃朗之后独树一帜于十七世纪中期的大家。 正值荷兰的文化艺术逐渐丧失其民主传统的时候、 荷兰的德尔夫特市成为先进的艺术中心,而约翰内斯·维米尔就出生在这个城市并终其一生于此。然而这位伟大的画家在生前虽曾为人所知却一贫如洗,负债累累,正当年力强之时,却又溘然长逝,只活了43 岁。据考证,他曾向伦勃朗最有才华的弟子法布里乌斯学过画。1653 年,成为故乡的画师,加入过公会,且在1663、1669年两次被选为公会的会长。根据 1663年一位收藏家专程拜访过维美尔求画一事推断,他在生前已经享有荣名,并且他在画坛的地位也已为社会所认可。但是他的家庭经济十分拮据,1672 年,他因负债累累而不得不出卖父亲遗下的客店。去世以后,还留下了一大笔债务。他生活的艰难大概和他的多子女有关,据说他有十一个孩子(一说十个,另一说为八个),生活十分贫困,有时不得不用油画去抵偿面包铺的债务,如此穷困潦倒,使他作品流散严重。到现在为止,可确定为唯米尔的作品只有35张,这显然与他勤奋作画的经历不很相符。就这一幅《写信女子》被多次转手的命运来看,足以说明他的一些画的流散情况了。
这幅画大约在1696年第一次卖出,至19世纪,在已制定的维米尔作品目录上尚未见著录。1816年,在鹿特丹的一次油画拍卖中,此画再度出现。1825年第二次被卖出。两年后,此画又出现在阿姆斯特丹一画商手中,至1837年,它又转向布鲁塞尔。1907年,几经辗转,进入了巴黎的拍卖行。后又远渡重洋,来到纽约私人收藏家的手里。1962年,这幅颇具代表性的风俗画才正式进入华盛顿国立画廊。 史学者们初步确定此画完成于1620-1675年间。年代的跨度如此之大,也给研究者带来一定困难。正如他那一幅《倒牛奶的女佣人》,他的风俗画具有独特的情调,其艺术价值无论是过去还是现代都是不可低估的。他那些描绘荷兰富裕家庭平静生活的画面,看似淡泊,实乃是荷兰独立后人民生活巨大质变的写照。这种画面不大的照相式风俗画,也是当时荷兰城市居民以及整个欧洲的新兴市民阶层所追求的生活理想。画上这位贵妇清晨起来不久,头上的卷发器还未摘下,怀着一种惬意的满足感,正在给远出经商的丈夫写信。桌上摆设朴素,细节画得干净利落,色彩也谐调宜人。室内光线微暗,便于遮住周围一些不必要的事物。一种自信、平衡与恬静的人物感情,为宽敞、明净的荷兰式小客厅环境的柠檬色与暗绿色所渲染,所加强。贵妇人脸上的凝神表情则展现出一种明亮暖和的淡棕色,它能激发观者产生对人物情绪的猜想。在画面背景上一幅画框底下的墙上,有他的签名。
1675年,画家参加了防御法兰西军队的入侵而过度劳累,生活又陷于极端贫困,在贫病交加中,留下妻子儿女去世了,从此维米尔在荷兰画坛销声匿迹,他在世时没有卖出过一张画。直到19世纪50年代,才被一位法国艺术评论家杜尔发现,并竭力寻求整理他的遗作公布于世,才使这位埋没了近两个世纪的伟大风俗画家再度光照史册,给了他以应有的地位。他被称为“沉睡了两个世纪的司芬克斯”,是“谜一样的画家”。他的生平也逐渐为人探索考证,始得知其概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