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6-2-23 07:12 编辑
春节民俗文化的拍摄体会 (一) 春节到元宵节是中国人民传统的盛大节日,民俗文化展现最为集中,最为精彩,是摄影人创作最为活跃的时期。几乎所有的媒体,特别是摄影类网站,大量的民俗文化摄影作品,给人目不暇接的感觉。 承德市的广大摄影人届时会纷纷奔向四乡,采撷灿烂的影像花朵。一些初学者很希望有人领路,有人指路,有人指摄。 我出去拍摄的机会不多,但是愿意把自己的拍摄体会和大家交流,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本文的内容涉及: 一、 民俗文化类作品属于记录类,还是艺术类? 二、 民俗文化单单是花会表演吗? 三、 照相机指向哪里? 四、 承德农村的花会都有些什么特点? 五、 摄影技术怎样在民俗文化拍摄中应用? 六、 精彩的画面在哪里?
有的人一提摄影的记录性,就想到了新闻报道,就想到了简单,就想到了无趣。 在承德市平日里的摄影活动中、一些摄影大赛中,人们更看重的是摄影的艺术性。 其实,很多摄影作品,既有记录性,又有艺术性。一幅作品是否生动,是否夺人眼目,是否感动人心,含金量是否高,决定性的因素是题材、是主题。春节花会表演、春节大市场、春节家庭生活、春节民间习俗、春节的宗教活动,乃至中国近几十年形成的春节大返乡等等,都属于民俗文化。
在我的故乡东北,我只记得“大秧歌”这名称。踩高跷、耍狮子、打花棍啊,好像都包含在里面。在陕西黄土高原一带叫社火,承德地区叫花会,大秧歌是花会里的一种表演形式,专指穿上彩衣,扎上彩带,两手挥舞彩带,扭动腰肢的表演。花会是什么?花会是融汇了多种表演形式,多种表演技巧的民间文艺。有一看就会的最简单的动作,也有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可以不经过训练,也有的需要代代传承;这里面有秧歌、踩高跷、舞龙、舞狮、旱船、跑驴等几十种。十几年前我去丰宁县的凤山镇,看到了最为丰富的表演形式。一些名称,我还是头一次听说,比如:灯政司、吵子会、十不闲等等。
各地的叫法不一样,无论叫社火,还是叫花会,还是叫其它什么,它是老百姓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民间文化。是大人孩子,男人女人都能参与,走向大街,走向广场,参与人最为广泛、最为众多的民间演出活动。正因为,是土生土长的老百姓自己的文化活动,所以需要的服装、道具、经费都是村民大家集凑。 很多地方的春节到元宵节的这种演出活动还融入了宗教意识、宗教形式,人们祭祀、祈祷,表达人生的观念,寄托对新一年的幸福期望。
承德的花会,可以用四个字概括——丰富多彩。 在凤山镇,我看到了高跷的大劈叉和翻滚的惊险动作;不逊于杂技的中幡。 在承德市近郊的店子村,我看到了仅是一个不大的小山村,出动了近二十组背哥儿(或叫背竿儿),一个成年人肩上立起一根高高的竹竿,顶端上一个幼童,一个地上,一个空中,长袖招摇,犹如仙童下凡。 在承德县三道沟门村,我看到独具特色的抬哥儿(抬竿儿),四个成年人抬着两个幼童,幼童可以在上面旋转。 在承德县三沟村,我看到了承德地区唯一的“南狮”,在高高的桩子上跳跃,惊险加危险,那可是非一日之功。 在隆化县旧屯村,全村数百人抬着煮熟的大肥猪和几桌菜肴吹吹打打地走向有三百多年历史的神庙,那场面热烈、隆重、欢腾。 在滦平县的火斗山乡,一位来来自江苏的女士兴奋地讲述着看到夜幕下抡花的艳丽和激动人心。 ……
(未完待续)
2016.2.23清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