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30|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之2 —浓浓的乡土气息是生命力的源泉

[复制链接]
累计在线
120740分钟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10:04:0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5-3-7 08:10 编辑

      磴上乡三道沟门村的民俗文化观感


         之2 ——  浓浓的乡土气息是生命力的源泉


     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我想确定一下“乡土气息”这个词汇的含义,但是所有的词典里没有准确的解释。

     那么,我使用这个语汇,对它的理解是这样的:
    “乡”,即农村,“乡土”,即农村的土地。这块土地上洋溢着的气息。什么样的气息呢?那就是单纯、朴素、清新、天然,还有原始因素的留存。文艺的乡土气息,是指文艺外在的形式、神采和内蕴的思想、力量,具有地方农村的这些气息。它包含着黄土地、房舍、树木、田垅、草垛、碾盘、牛羊、小路;还有千百年流传的生活习惯、民风民俗、宗教情结;……更主要的是农民们的朴素、朴实、真诚、热情、善良等等美丽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应该说,每个村庄都有着地域性所特有的乡土气息。但是多年来的城镇化建设,由于文化认识的原因,许多乡土气息被减化,弱化,甚至消灭。

      记得十几年前的元宵节,我到丰宁县凤山镇,在和县文化局、镇长交谈的时候,我提过这样的建议:保留凤山镇古旧的街巷、房屋,保留大戏楼周围的环境,包括黄土地。那些领导都点头表示赞同。但是多年过去,领导人换了,观点换了,环境自然也变了。
      再比如承德近郊的崔梨树沟,从二十年前始,我几乎年年都到这里,目睹了那些草房怎样的逐渐较少,一直到消失。那些草房旁边的碾盘、磨盘、拴着的驴马,现在很难见到了。生活在提高,生活条件要改变,毋庸置疑,但是,作为乡村旅游的重点村,如何保留乡土气息,我们缺少科学论证和科学规划。在崔梨树沟村办公室的墙上挂着某规划部门帮助设计的新村建设规划图,上面画着的全部是现代化的小洋房,农村味道全无,这就是城乡一体化了!

      今年,我在磴上乡三道沟门村,最让我兴奋的是,感受到了浓浓的乡土气息。大家看这些图片:



      


   
  走在乡间的黄土地上


   
拜庙仪式


   


   


   

    艳丽的色彩融化在广袤的黄土地与蓝天之中的视觉美感是在狭窄的城市空间所感受不到的。不仅是为了摄影,走一趟。看一看,就值得!

      
型号 : Canon EOS 5D Mark III   产商 : Canon   软件 : www.meitu.com   
光圈 : F7.1   快门 : 1/250 秒   感光度 : 100   焦距 : 84 mm   对焦距离 : -    
拍摄时间 : 2015:03:04 13:10:31   GPS信息 : -    

      说起乡土气息,还体现在农民们的表演。有些动作虽然不能说有多么高难,,但是卖力的扭动,有夸张,有板眼。真心的欢悦,流淌的汗水,浑身的热辣,如醉如痴的表情,那是激情的表达,纯真的豪迈,老实厚道的爆发,都是根植于人心深处的山村文化。

   

   
这里。 我要说到农村花会表演中,普遍存在的拜神祭祀仪式,这也是乡土气息的成分。在极左时期都被视为封建迷信被批判、被铲除,但是人们心底里与生命共存的宗教意识是永远铲除不了的。任何明智的国家统治者都重视利用宗教,来达到治理天下的目的。马克思说过这样的话:“阶级消灭了,宗教依然存在。”中国共产党也支持信教民众的宗教自由。目前农村花会中的祭神,还不能说是宗教行为,只能视为是宗教意识的表现。在店子村,在蓝旗镇,我看到的农民们各有差别,但大同小异的祭祀,都是祈求神灵对一方乡土的保佑,祈求一年的幸福平安!各地政府对这样行为表现的宽容和支持,有利于安定团结,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未完,请明天继续阅读之3)





                 2015.3.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202520分钟
沙发
发表于 2015-3-6 11:28:49 | 只看该作者
期待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120740分钟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15:05: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5-3-7 08:11 编辑

  这个村子的拜庙仪式有自己的特色。庙的名称叫九神庙,供奉九种神祇,容纳了与农家、农稼有关系的神。我给他们说:神也讲政治协商,和谐团结合作,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250400分钟
地板
发表于 2015-3-6 15:27:59 | 只看该作者
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11020分钟
5
发表于 2015-3-7 08:50:40 | 只看该作者
拍得真好,有重点,有启迪,一堂深动的民俗文化课,期待之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86060分钟
6
发表于 2015-3-7 10:14:32 | 只看该作者
一堂深动的民俗文化课,首席欣赏,期待之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16650分钟
7
发表于 2015-3-7 10:29:09 | 只看该作者
拍的好,讲得好,使人长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12060分钟
8
发表于 2015-3-7 10:34:08 | 只看该作者
十分欣赏老师佳作,期待您的之3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120390分钟
9
发表于 2015-3-7 14:03:04 | 只看该作者
背哥见过,抬哥这还是第一次看到,拜读、欣赏老师的佳作,您讲的太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65560分钟
10
发表于 2015-3-8 10:39:50 | 只看该作者
很赞同老师的观点!期待之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关于承德摄影家网 网站章程 版主职责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 论坛版规

Archiver|小黑屋|

承德摄影家网 - 承德热河摄影家协会 ( 冀ICP备13006155号-2 )冀公网安备 13080202000445号  

GMT+8, 2024-11-25 23:29 , Processed in 0.04878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Design by 承德红璐科技

© 2014-2015 承德摄影家网. 站务联系:0314-5929858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