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5-7-3 03:06 编辑
这个后边的大岩石像什么呢
下上的路上
热河土人读后感:
看完这一组作品,我心头震撼,久久地静坐、沉思,心情好似山雨欲来。我首先自责,每天上网数次,却怎么让这样一部重量的作品从眼前滑过,作品发表过了一周才看到!
我再一次认识到,摄影的非凡功用,不仅仅是艺术,不仅仅是记录,在很多时候,摄影就是直指心灵的警示恒言,一部教科书,一部圣人训言,一部启示录。
这是非常特殊的摄影,让读者全面的了解一代高僧的精修环境和历程。我们也从中看到一个虔诚的青年佛教学子,用心在追寻、在记录。作品虽然都是以黑白形式表现,拍的却极其认真,我感受得到作者对一代宗师的瞻礼之心,对大德大善的敬畏之心。
从照片上看,这是个荒凉的地方,岩石累累,无草木美景,环境恶劣,一个僧人在这里闭关,演绎了求达人生痛苦的本源,断除生老病死的根本,使贪、瞋、痴等烦恼不再起于心头,觉悟得道,终于成佛的真实故事。
看到狼眼的这篇图片报道,我的眼前仿佛出现释迦牟尼苦修的样子:
释迦牟尼少年时代接受婆罗门教的传统教育,兼习兵法与武艺,是一个骑射击剑的能手。相传释迦牟尼16岁那年曾驾车出游,在东南西三门的路上先后遇着老人、病人和死尸,亲眼看到那些衰老、清瘦和凄惨的现象,非常感伤和苦恼。29岁(一说19岁)时,他不顾父王的多次劝阻,毅然离开妻儿,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在尼连禅河畔的树林中独修苦行,每天只吃一餐,后来七天进一餐,穿树皮,睡牛粪。 6年后,身体消瘦,形同枯木。(释迦牟尼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不再多说)。
我的眼前还出现另一位高僧的影子,他叫米拉日巴。米拉日巴是西藏佛教葛举派第二代祖师,一生坚韧不拔实修苦修,广收门徒,在西藏人民中有广泛的影响,是西藏佛教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他遵师命,不分春夏秋冬,经常从山下背负石块到山上修建碉房,久而久之背部被磨破而流血化脓,痛疼难忍,但他为了求得佛法,修成正果,忍痛负重,勤劳不已,毫无怨言。 千百日的磨砺,忍受常人之不能忍受,最后终达超凡脱俗的境界。刻苦、坚毅是一切高僧大师以及在其他领域创造成就的人所共有的特点。
不是出家人,也不是信徒,我不能忍受这样的苦修,但是我衷心地赞美,歌颂。
感谢狼眼的这组照片!
我相信这组照片会在很多人心底留下那岩石、那山洞的印象,会给很多人留下心灵的启发。
我遥遥地无言地向逝去的查干活佛礼敬,礼敬,心头有一支歌在唱响:
苦修
高高的雪山
雄鹰盘旋
呀拉索的歌声
连绵不断
屹立的经院
梵音远传
苦行僧的身影
时隐时现
苦修者的洞禅
被七色莲花布满
苦修者的心田
将人间疾苦尝遍
一颗修慈悲的心啊
永世不被微尘沾染
唵嘛呢叭咪吽的愿力啊
将时空踏穿
高高的雪山
雄鹰盘旋
呀拉索的歌声
连绵不断
屹立的经院
梵音远传
苦行僧的身影
时隐时现
苦修者的洞禅
被七色莲花布满
苦修者的心田
将人间疾苦尝遍
一颗修慈悲的心啊
永世不被微尘沾染
唵嘛呢叭咪吽的愿力啊
将时空踏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