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唐代开始,中国瓷器开始大量出口,至明清时更是数以亿计。西方惊艳于瓷器的精美,一直尝试摸索制作,但始终无法媲美中国瓷器的底蕴。一百年前,外国人来到景德镇,记录下这座神秘的瓷都。 撰文、摄影:弗兰克•B.伦兹FrankB.Lenz翻译:王晓波
景德镇 著名的“玲珑瓷”上半透明的米粒纹样是先用尖刀在坯胎上刻出小洞,再通过反复浸入釉料将洞填平而成,是需要精细技巧和大量时间的工艺。 世界瓷器工业之乡中国最了不起的工业城市并非某个开放口岸,而是江西省一个喧闹的内地城市——景德镇。它是中国著名的瓷器中心,全世界瓷器业的发源地就在这里。在美国或欧洲,很少有哪个城市像景德镇这样举全城之力从事同一制造业。尽管生产手段原始,这个城市仍必须被归为工业中心一类。 瓷器(Chinaware)这个词意味着什么呢?是一件用泥土制成的器皿,因最早制造它的国度而得名。不论是庙宇屋顶的一块碧瓦,一个盘子,一只花瓶,抑或达官贵人家里的一件彩饰,都与景德镇有着不解之缘。对中国人来说,景德镇与瓷器是同义词。
景德镇 从景德镇附近的高地俯瞰,镇上林立的烟囱喷吐着浓烟。据说瓷都在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曾设有数千座窑炉。 初至景德镇出发前,感觉从南昌到景德镇的200公里路似乎没什么难走,但真走起来,花费的时间比从旧金山去纽约还要长。旅者必须渡过鄱阳湖的东端,再溯往北江上游,直至山区深处距安徽省界不远的地方。 我们的船家体验从饶州开始,夜空现出星辰的时候,我们迎着急流出发。三名船夫划桨、撑篙、拉纤并用,驱船向上游水域驶去。第二天下午,景德镇终于遥遥在望。初次看见从数十座窑炉升起的烟柱时,那股兴奋让我永世难忘。在西方任何一座工业城市,这都是寻常景象,然而此时身处一个保守的中国内地省份,在远离所有交通要道的地方,这景象是动人心魄的。 从中国视角来看,景德镇的地理位置是完美的。它坐落在两大河口之间,天然的淡水供应非常丰足,而且水质清澈。城镇四周群山环抱,河岸上点缀着松树、樟树和竹林,美得难以言说。据记载,中国人在此烧制瓷器是始于公元220年的汉朝,而陶土器皿的制造可能还要早若干个世纪。
瓷器 瓷器商业街沿线随处可见高高堆起的廉价瓷器景德镇是一座拥有30万人口的繁忙工业城市。大约5公里长的两条大街依河道走势而建,构成这里的主干道。城区宽约1.5公里,窑炉、仓库、店铺、住宅乱七八糟地挤在一起。河畔,残次瓷器、泥片、碎碗碟堆成一座座小山。其实我们最早发现碎瓷是在河下游几公里外的河床上,应是涨水时冲到那里去的。千百年来这里的瓷窑累积出产了多少器物,从这些碎瓷可见一斑。我登上西边一处高地数烟囱,数到第78座,约有总数的一半。据说景德镇在巅峰时期曾设有数千座窑炉。 在一个西方人眼里,这个熙熙攘攘的工业城市最让人印象深刻之处是其工作方式的原始。没有一家店铺或工厂摆放着现代机械,每件瓷器都是工人们以老旧方法和简陋工具完成的产品,然而其质和量都令人惊叹。
有些种类的泥块易碎,有的则坚硬,因此有“瓷骨”“瓷肉”之分。此时景德镇所有的工厂都用这种方法混合瓷泥。 瓷都见闻景德镇的地理位置并不是偶然的,因为鄱阳湖周边地区出产大量优质的瓷土,且有十几种之多。中国人对于瓷的成分有两个很形象的词汇——“瓷骨”和“瓷肉”。前者使瓷器硬而脆,后者则增添弹性和韧度。若不能把两者以正确的比例混合,做出来的坯胎放进炉内后,不是扁塌就是开裂。从技术上讲,瓷骨是不可烧熔的高岭土,来自分解的长石或花岗岩。瓷肉是一种可烧熔的白土,由长石和石英构成。 这些瓷土被做成柔软的白色泥砖,用平底小船运到景德镇。瓷土经过充分的淘洗、过筛和精制后,以不同比例揉在一起,直到可以上轮车拉坯,揉制的工作通常由一个少年赤脚踩踏完成。 制陶的轮车是中国人发明的,主体是一个大转轮,直径逾1米,用沉重木材制成以增强其动量。匠人工作时俯身于转轮之上,两腿围住转轮,利用一根短杆使轮面快速转动起来,然后以机器般的精密手法制成盘、碗或瓶的坯胎,之后由下一位匠人继续加工。习练多年后,他们对器型尺寸的把握可以分毫不差,把一些用模具制成的装饰性构件加上以后,将坯胎整体刮磨光滑,静置晾干,再进行下一步骤——釉下彩的绘制。 蓝、红等几种基本色彩可以绘制在釉料以下。接下去是施釉,有几种不同方式可用,如浸釉、用一根竹管吹釉、浇釉等。待加上落款以后,这件器物就可以入炉烧制了。
上釉的方法之一:吹釉。脚踩转轮使花瓶缓缓转动,同时通过一根竹管把釉料喷上去。 瓷器在进入窑炉焙烧时,要放进结实的圆柱形黏土容器中加以保护。这种容器叫匣钵,可以使用三到六次。每件瓷器在装进匣钵时,下面还要放圆形的黏土小垫饼,并撒上草灰,以防烧制过程中粘连。 景德镇的窑炉所用的燃料主要是木柴和稻草,较为粗糙的器物采用稻草来烧。也有人尝试用煤,但煤烟会使瓷器失色,因此弃之不用。燃料问题很尖锐,临近的山林早被砍光,只能用船从几百里外把柴运来。满载到近乎倾覆的运柴草船在景德镇是司空见惯的景观。 每件瓷器在窑炉中的摆放位置必须精确,根据烧制所需的温度来安排。窑炉装满后就用砖完全封闭,炉温保持在一千多摄氏度,通常要烧一天一夜,之后让炉膛慢慢冷却,在适当的时间把瓷器取出。有的大型窑炉只需一座就能维持九到十家工厂的运营。由于烧制过程中的高热,窑炉和烟囱每年都需要翻建。 如果除了釉下彩不需要别的装饰,生产过程就到此为止;但假如要用到更精致的色彩,之后还要再转到较小的窑炉中进一步烧制。进行雕饰的匠人往往要埋首一件作品数周甚至数月。我们在景德镇最大的工厂参观过一只美丽的五伦图花瓶,就是这样一件大耗心血的作品。
一流画工所得的报酬可以使普通画工的几十倍。瓷厂工人的收入是按他们的手艺等级和完成件数来计算的。 我们发现,瓷器按形状被分为圆器(杯、碗、碟、盘等)、琢器(呈不规则圆形,茶壶、花瓶、墨水瓶、颜料盒等)以及雕镶(不规则形状,瓷画、塑像、树等景物)。有趣的是,工厂也可分为这样的类别——王师傅只做圆器,甚至只做碗,而李老板则只专注于茶壶。大约20个福建家庭作坊簇拥在景德镇的福建会馆周围,一律只做瓷画和塑像,有武圣、送子观音、福寿禄三星等。我们还注意到了一些春宫摆件。 景德镇里没有失业现象。工作很充足,但工业条件很差,令劳动者产生大量不满情绪,但按照各自的家乡结成的商会会从中调停。 瓷器产业中有许多女性务工,从事彩绘、雕刻、题字等。与中国任何其他行业一样,学徒制很普遍,有些小男孩在坯胎上绘制花、鸟、鱼、蝙蝠(象征福气),画功已颇可观。 对于拉坯和操作模具的匠人,日工资从一角到一元鹰洋(墨西哥铸造的银币)不等,画工的薪水在一角到三元之间。完成的产品件数及品质决定他们的收入高低,但没有匠人会每天工作太长时间,如果贪于收入而超出工时,就会被工友殴打。
一家设在纽约的中国公司将景德镇产的陶器、瓷器外销出口。每一件器具都用稻草手工包裹,再装入大箱。 御窑新篇景德镇只有一家工厂全面生产各种陶瓷制品——江西瓷业公司。它是几年前由多位身世显赫的股东以现代方式经营起来的,没有外国人参与。该公司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了瓷器展品类的大奖,似乎展示了中国人与外间传闻不同的企业经营能力。公司的400名男性雇员中,有100名原本是为清代皇家服务的。事实上,随着清朝覆灭,该公司基本接管了古老御窑的整座工厂。 御窑厂的历史悠久而尊荣,始建于宋朝,千百年来不断得到新朝皇帝的支持。虽然皇权已废,北京当局对瓷器的需求量仍很大。我曾遇见徐世昌总统派到景德镇的代表,他专门在订购珍奇瓷器供官方送礼之用。景德镇每年会运出价值约50万美元的陶瓷制品,大部分产品是供国内消费的,中国人还不太懂得刺激国际贸易。新思想进入中国内地的步伐很慢,但随着将来南京到南昌的铁路开通(规划和勘测工作已经完成),景德镇所产生的商业影响将震动世界。丰厚的瓷土矿藏,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如果再加上20世纪艺术家和工程师的点睛之笔,就可以使古老迷人的瓷都焕发出远超前代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