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6-6-30 17:03 编辑
析——2016---49
用图片来讲述身边的故事 ——关于纪实民俗版块小议
改版后的承德摄影家网把纪实与民俗合并到一个版块。 什么是纪实摄影,什么是民俗摄影,一些初学摄影的人,有时还不太清楚。 五月初,著名摄影家蔡焕松先生在承德讲学,专门谈到摄影的动机,摄影的语言,倡导大家多拍身边的人和事。最近,很多人的镜头方向有了改变。
下图是今天凌晨我们网站纪实民俗板块的一幅截图。
我们高兴的看到,影友对“民俗摄影”的认识有了很大进步。 截图中可见影友们对民俗摄影的认识有了很大改变。 过去,人们一提民俗摄影,常常集中在一些表演类活动上,如春节的花会。有的专家认为那是“伪民俗”。笔者认为,花会类的摄影还是属于民俗,不过它只是民俗的一小部分。
民俗就是人民的风俗习惯。它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纪实和民俗往往不能截然分开。纪实需要讲故事,民俗本身就是故事。讲故事一定要有情节,一副画面的图片语言,的故事情节有限,所以有的故事需要用组照来表达。
但是,我们还不太会使用组照形式。
这里举个例子:
这是走四方的作品,题目是《赶集回来》,图片前有一段文字叙述: “6月7日是我代团到青龙祖山天女木兰花,8日一大早乘车赶南呼哈村(南呼哈是满语美丽的山谷)拍石长城,先回到我的家乡拍老房子,正赶上我在老家时儿时的同学赶集买肉回来,因第二天是端午节,他要和老母一起过端午节”。 这段话说的非常好,一下子调动了读者的情趣,急于想看到后边的图像。遗憾的是,故事刚有了开头,便戛然终止了,没有后续。
另一个例子,是三幅图片构成:
作者 徐大马棒 题目《先紧后松》,讲述的是一位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 单幅图片,比一幅的语言丰富多了,但还不能说就是组照。 这三幅图片攫取的瞬间很真实,很生动。我们所以感到不够完美,缺少的是起因,结果。 . 关于如何拍摄组照,我在《听蔡焕松先生讲课笔记》篇里有简述,这里不再重复。
2016.6.30凌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