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5-3-16 03:25 编辑
总版主评析——2015——15——
我们要表现什么
——兼议元宵节花会拍摄
承德人拍摄花会,在元宵节形成高潮。在周围几个县乡镇的花会表演现场都能看到摄影人的身影。年年有拍摄,年年有比赛。花会这种民间文艺形式,极大地推动了摄影的发展。 花会摄影中,见得最多的作品是人脸类——化了妆,涂了油彩的花脸;其次就是扭秧歌、舞龙啊,等等表演场面,也有深入农民家中拍摄正在化妆的场面。这类的作品,大同小异。 初学摄影,都有模仿的过程,模仿是一种学习方式,很有必要。东施效颦,是对美的追求,有其积极意义。但是对于踏进摄影队伍多年的摄影人的要求,不能停留在别人拍什么我也拍什么的阶段。应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方法,有自己的风格,这里当然包括花会摄影。
怎样拍摄花会,这里介绍从头学起和龙飞等人的作品。
请看从头学起的作品:
构图不落俗套。
题目叫 “门外的故事”新颖,情趣,味道,令人捉摸,还让人还能想到门里……
请看龙飞的作品:
高度集中的构图 表演的空间休憩,凝聚的神采,让人赞美、羡慕。
请看艺苑影像的作品 ——化了妆的奶奶
以上摄影人的花会作品,把镜头对准了表演场之外,着意表现的是农民参加花会表演的前后精神上和行为层面的东西。没有了锣鼓声,听觉退后,味觉、触觉、心之官更为活跃,乡土的气息扑面而来,亲切、自然、温馨。 相对于花脸类的作品,这一类的作品包容的文化内容更为广泛。摄影的记录功能和艺术功能经常融汇在一起,在反映某个时期人民生活特点的角度衡量,这类作品的记录功能权重更要突出一些。摄影人已经在单纯的文艺欣赏中渗透进对农村、农民的关注。 而且2014年中央文艺工作座谈会,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贴近社会,贴近工农兵,贴近生活,这类作品更能体现这一精神。关注农业,关注农村,关注农民,一直是中央关注的重点。摄影人如何在艺术活动中关注三农,需要大家来思索,来探讨,来实践。
单从艺术表现形式上说,也需要探索和改变。 刘禹锡的诗句“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说的是那个时代演唱词曲的事情。两句的大意是说要推陈出新,不要老调不改。 借用此诗句,我想说的是摄影也不能年年只奏前朝曲,需要新翻杨柳枝。艺术的魅力在于创新,摄影作品如果年年岁岁都相似,即使光影、结构、色彩都十分美好,人们也会看得厌倦,这叫视觉疲劳。
2015年3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