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8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邓维:必须给摄影敲警钟(下)

[复制链接]
累计在线
31440分钟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5 09:13: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理论的苍白是摄影的短板
  记者:说到忧患意识,您认为我国摄影领域还有哪些堪忧的方面?
  邓维:首先是摄影理论,理论的苍白是中国摄影界最明显的短板。中国摄影领域不乏摄影大师,更不缺世界一流的摄影装备,但作为根基的摄影理论却一直徘徊在似是而非、自拉自唱的窄路上,与摄影现在的社会影响与发展需求严重脱节。我从30几年前新闻摄影改革时起,就特别注意听取、消化、吸收相关的理论探索,随之又扩大到注意整个摄影界的理论探讨,虽说有过惊喜、有过喝彩,但总体上是失望的,这大概不仅仅是我个人的看法,摄影界对摄影理论的现状好话不多。
  记者:造成这个短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邓维:我觉得原因有三——
1、中国的图片摄影从根儿上说,从传入我国起,最早接触的人基本上都是以现成的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和西方美术理论看待摄影的,在实际操作中也是套用上述的东西摆弄图片,后来又将那时的电影摄影理论套用过来。所以,图片摄影基本没有自己的美学体系和价值认知,是模仿传统绘画,模仿西方美术,模仿电影摄影。起步阶段的这种状况,情理之中。
  2、近60多年来,服务于政治的基本状况使图片摄影美学体系的建立显得并不重要,基本沿用美术理论就够了,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前。
  3、改革开放后,图片摄影蓬勃发展,对自身规律、自身特性及自身理论的需求格外迫切,也涌现出一批对此执着并有所建树的摄影理论家、评论家,但由于树大根深的原有东西占主导地位,图片摄影的理论探索也就磕磕绊绊,往往不被重视,被边缘化,很难形成大气候。同时,摄影理论家、评论家自身也存在较突出的问题,比如有的人将国际上不同摄影类别,不同摄影特色的东西有意无意地混为一谈,弄上一堆洋码就觉得能包打天下;有的人虽然治学严谨,肚子里确实有货,但弱于概括、表达,动辄洋洋洒洒数万言,绕了八圈还没到地方,让人望而却步;再就是个别人太自以为是,在交流探讨中动不动就开骂,如此理论,实难恭维。
  不过,我仍然觉得摄影理论家、评论家心里有火很正常,摄影理论的现状与我国大潮奔涌的摄影发展现状如此不匹配,人家能不急吗!
  记者:您认为摄影理论当前最应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邓维:我不是搞摄影理论研究的,不能想当然地回答这个问题。我只能从关注的角度,从摄影对理论的需求上,希望有关方面能切实认识到摄影理论对摄影发展的根基作用。之所以现在各种摄影乱象横行,跟我们只盖房不打地基有直接关系,再不改变,后患无穷。
  另外,特别希望在摄影理论的学术探讨中,多些风度,多些气量,理智的阐述远胜过恶语相向。《风花雪月近百年》和《纪实摄影的本质是人文关怀精神》这两篇文章刊出后,摄影界反响强烈,我当时并未接触文章的作者,而是更希望看到有同等分量的不同见解的文章,看到真正意义上的有价值的学术交锋,遗憾,结果距期待相去甚远。上述两篇文章逻辑通畅,观点明确,表述清晰,论据扎实。当然,不是说让大家都完全同意文章的观点,但理论的表述如果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总比在背后咬牙切齿文章却疲软无力强吧?
  我想看卸了妆的照片
  记者:您觉得目前摄影在呈现样式上有哪些亮点,有哪些不足?
  邓维:亮点不少。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高速推进,高度视觉化的信息通过各种媒介迅速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已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影像的原有认识,照片的呈现样式越来越多样化,技术手段更是花样翻新,数码科技已经把胶片逼到了墙角……摄影术本身就是科技产物,所以其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而发生巨变不足为怪。我很注意尽可能多地看各地年轻摄影记者拍摄的新闻照片,看院校摄影专业学生的作品,看各种影展的创新之作。印象最深的,是年轻的摄影人在最大程度地追求变化,其意义对摄影的明天非同小可。
  但是,一味喊好我做不到,喜忧参半是真心话。
  新闻摄影、纪实摄影越来越“艺术化”,用电脑技术随心所欲“打扮”这类图片,此风甚烈并且迅速蔓延。现在不少新闻图片、纪实图片怎么看都有种化了妆的感觉,漂漂亮亮,齐齐整整,唯独缺少真实可信、缺少真情实感。以种种借口漠视真实性原则,功利性的东西很吃香,连大报、名家都这么干,也就难怪造假照片会层出不穷了。
  人数众多的摄影发烧友、摄影爱好者无论拍什么都喜欢把照片的颜色调得艳丽无比,色彩关系完全背离了自然状态,以为作品的美就是拼命把颜色往上堆。这不能怪大家,一方面是因为初学,理解上、把握上尚不成熟。另一方面,是我们摄影传统上“红彤彤、亮堂堂”的固有模式误导了大家,以为表现美好、表现希望只能是这样。您想一想,如果生活中身边永远是浓妆艳抹的人,您舒服吗,您会觉得是真实的吗?我们的摄影美学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画宣传画的水平,肤浅,痼疾。
  其实,不尊重摄影,不尊重摄影的规律与本质才是问题的焦点,这与创新完全是两码事。你索性说我是“画”图片,可以;你索性说我是用电脑“玩”图片,可以。既然如此,何必还非得扯着摄影说事呢?不同范畴的艺术样式都有存在的理由,无可厚非,但浑水摸鱼的“四不像”怎么算?请大家探讨,这事论起来会很热闹。
  我想看卸了妆的照片,因为妆越厚“美”越假。油彩太厚了就会往下掉渣,斑驳地现出原形。
 关于摄影评选
  记者:现在各种摄影比赛非常多,有关比赛的公正性、透明度也是大家置疑比较集中的话题。您经常做评委,您怎么看?
  邓维:我觉得现在既是摄影大普及、大繁荣的时期,也是摄影的多事之秋。就说近5年来吧,国内有影响的摄影评选接二连三地出现作者违规、照片造假和一些匪夷所思的怪事,令摄影界及广大摄影爱好者十分不满,十分反感。
  二三十年前,几乎大范围存在着摄影评选暗箱操作、哪出钱哪获奖的状况,人们对此非常不满。摄影界这20几年来主要的攻坚目标之一就是改变它,让参赛者在公开的、统一的比赛规则下平等竞争,力求邪不压正。虽然反反复复,虽经起起伏伏,但收效还是显著的,至少没人敢明目张胆地做局了,至少又是评委又有作品参赛的现象基本杜绝了,至少有亲属参赛的类别评委必须回避的制度建立了,至少相对公正、透明的比赛规则继续在完善着……
  守住良知,恪守职业道德,这是做评委的基本操守。做局、拉票、收银子的评委有没有,肯定有,但绝大多数评委是守得住底线的,值得信任。但是,为什么有些明显水平不高的作品能获奖、甚至是主要奖项?您不明白,照实说,我也不明白,因为现在都是按评选程序依得票数定结果,而且投票前评委都可以阐明不同意见,但必须尊重投票结果。规则是明的,步骤是明的,一人一票,能说不公正,不透明吗。但是,明显水平不高的作品能获奖、甚至获主要奖项的现象很难服众,症结在哪?是评委水平的问题吗,应该是有这方面的因素,但绝不是主要原因。好在时代的进步要求我们在看待、解决、规范这些事情时,首先必须尊重摄影,必须尊重广大摄影人,必须让摄影抖落掉身上不该赘的东西,令人信服地发展。
  话不好听但心是热的
  记者:您的这些看法和见解是不是想了很长时间了?
  邓维:是的,这些年我在业内跟许多同行都交换过意见,也听取了许多摄影爱好者的见解,大家的看法比较集中,对上述种种问题的反映亦十分强烈。摄影是我们共同的事业,都希望摄影的蓬勃之势能更好地向前发展,都不愿意看着不好的东西侵蚀、扭曲摄影。当然,也许我的话不那么顺耳,看法与见解也只是一己之见,但实事求是这个底线我相信是守得住的。这是学术探讨,欢迎商榷、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120740分钟
沙发
发表于 2014-1-25 12:34:58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认真学,找差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202520分钟
板凳
发表于 2014-1-25 12:51:42 | 只看该作者
热河土人 发表于 2014-1-25 12:34
非常好,认真学,找差距。

同感,认真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35860分钟
地板
发表于 2014-1-25 15:23: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120740分钟
5
发表于 2014-2-25 15:53:34 | 只看该作者
再次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202520分钟
6
发表于 2014-2-25 16:53:17 | 只看该作者
  (转) 鲍昆:纪实摄影的本质是人文关怀精神

为什么我们要提倡纪实摄影?

  今天,我们还在推崇纪实摄影,为什么?肯定不是为了推崇什么风格和流派,我们是在推崇一种精神,即关怀现实和未来,追求公平正义的精神。这是摄影历史中最重要的一个精神,也是超越摄影的精神。现实的中国,尤其需要的是这种正直的精神。
在中国,我们使劲提倡纪实摄影,其实提倡的就是这种精神价值,而不是把纪实摄影当作一种影像风格来提倡,因为纪实摄影根本就不是一个艺术问题。如果有艺术问题,也是衍生的,是怎么把纪实照片拍得好的问题,但绝不是主要的。我们所提倡的是,无论你玩艺术和拍纪实性都无所谓,只是背后应该有这层价值观,这样你的作品才能有力量。这才是我们今天提倡纪实摄影的本意。但是这个问题却谈起来总是很费劲,很少有人热情的呼应。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有二。第一个原因,就是前面所说的问题,绝大多数的人只把摄影理解为是艺术,纪实摄影是其中一种艺术风格,觉得你说的普世精神与人文关怀和他的“艺术”兴趣驴唇不对马嘴。第二个原因才是真正更为深层和本质的原因,就是我们绝大部分中国人的人生观中缺少人文关怀的价值取向,甚至可以说天生就没有。我们是一个典型的自耕农社会文化,小农经济的封闭与自足(更应该说是自私自利),注定和现代协作性的公民社会时代不适应。我们缺少社会协作、协商、互利互惠的意识,我们今天所谈论的都是个人的发展、成功、汽车、房子。我们对社会公共价值观的认知,也只停留在口水、宣泄、吐槽的阶段,是个人发展遇到阻碍时发泄“私愤”的借口,而绝对不会身体力行地建设和贡献。这还不是一个简单的缺失问题,而是我们民族文化中原来就没有这一部分。所以我们现在要通过各种手段去构建一个能够跟未来中国的发展相适应的一套公民意识。而摄影这个媒介的诸多特性则是构建公民社会的有力武器。

  什么叫公民意识?公民这个词汇含有两个向度价值,一个是权利意识,另外一个就是权利对应的义务,二者之间是对等的关系。这个义务就是每个社会人都应该积极勇敢地站出来维护这个社会的正确发展,对你认为不对的事情进行批判。按这个标准来说,纪实摄影就是最具公民意识的摄影。

  如果我们把摄影放回到一个大的社会历史框架中去看,公众记忆最多的照片都是那些伟大的纪实性的瞬间。罗伯特·卡帕、尤金·史密斯,等等,他们的作品中都承载了人类的苦难的记忆、善良的价值观和人类对理想不懈地追求,是人类勇敢前行的见证。公众不会热议历史上谁谁谁拍的一张艺术照片如何如何,他用了什么什么方式?有什么与众不同?记得和热衷谈论这些“艺术”的,只是一个叫“艺术圈”的小团伙中间自己的热闹,和广大公众的生活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

  另外,纪实摄影是所有摄影样式中,最具知识分子品格的摄影。知识分子在世界最新的定义不是说你读了多少书,你拿过什么学位,而是指你的人文情怀,为了社会的和谐进步去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发出声音,去改造社会。许多掌握了一定知识的人只能叫专家,即在这个行业里,知道很多专业知识。为什么说纪实摄影是知识分子品格的摄影呢?因为它是思考的摄影,是探讨社会如何和谐的摄影。我们提倡用媒介思考人生和社会。现在有很多人不拍风光后开始转入拍纪实,如拍一些即将消失的村落。方向应该鼓励,但应指出这并不是真正的纪实摄影,只是一些带有人文倾向的纪实性的照片,严格的说好多都是文化旅游摄影。因为纪实摄影是要有思想、有主张、有批判性。提倡大家要坚持纪实摄影的精神,就是希望中国摄影人用手中的照相机思考社会历史,提升自己的公民人格。
 在中国当下提倡纪实摄影的现实意义

  纪实摄影的批判性,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是能够帮助社会进行自我调节。所以,纪实摄影是改良主义的。改良主义是一个理性社会运作具有的聪明策略,是以批评来舒缓释放矛盾,以此达到减轻危机压力的有效手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农业社会历史,开始转身走向不同于原来农业化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社会结构和文化都因这场巨变出现很大程度的危机。高速发展的物质化,缺少相应的制度与文化的改革,我们还以农耕文化下的小农意识迎接这场天翻地覆的巨变。制度和意识上的滞后,导致贪污腐败横行,不合理和不公平的社会伤害事件频出,社会孕积的矛盾越来越多。任何社会在矛盾不可调和之时都会出现暴力型的“革命”,会造成社会的巨大破坏。历史告诉我们,革命是在落后文化状态下无可奈何的结果,而且代价惨重。文明的社会会有较好的自我调节机制,尽量避免代价惨重的革命现象的爆发。纪实摄影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摄影,它在当下中国的形势中,无论是社会理论探讨和监督体制运行,都是具有积极意义和能够发挥作用的。所以,在中国当下提倡纪实摄影精神并发挥其作用,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012年6月14日星期四凌晨

  (此文刊登于2012年7月4日《人民摄影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47630分钟
7
发表于 2014-2-25 17:49:2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关于承德摄影家网 网站章程 版主职责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 论坛版规

Archiver|小黑屋|

承德摄影家网 - 承德热河摄影家协会 ( 冀ICP备13006155号-2 )冀公网安备 13080202000445号  

GMT+8, 2024-11-25 18:26 , Processed in 0.04499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Design by 承德红璐科技

© 2014-2015 承德摄影家网. 站务联系:0314-5929858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