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5-12-30 18:25 编辑
摄影意味着把自己置于与世界某种关系中。——苏珊.桑塔格
总版主评析——2015——89
我们的短板在哪里
——综合述评 (3)
中国第十六届国际影展于12月20日评选结束,750幅作品脱颖而出。本届国际影展分为记录类、艺术类、商业类,还特别设置了“聚焦儿童”主题展。分国际、国内、黑白、彩色三大类别进行横向、纵向多方位,多角度的比较。 我不知道承德是否有人投稿参赛。如果就拿金山岭长城,或者坝上风光作品投稿,入选的几率能有几多?。就去年河北省第22届影展的成绩看,承德的摄影短板存在于多个侧面,有的项目干脆就是空白。优越的人文与自然资源,使得一些承德摄影人背靠资源沾沾自喜,不清楚外界摄影水平的快速发展。金山岭、坝上风光片美则美矣,但是见得多了,在评委的眼里已不再新鲜,也许第一轮就被淘汰出局。
很多人已经明白这一点,但是依然不想改变创作思路,什么原因呢?
现在,我们看最近一期中国摄影报上的图片。2015年12月25日出版2662期头版头条大幅照片,题目是“乡恋”。报纸翻拍,色彩不好,我们只要知道画面内容即可以了
一个农家姑娘站在已经收割过的田地里,低头沉思,身后一只小羊。都是静静的站立。姑娘只是背影,看不到面貌。画面元素很简单的这幅作品,在一些动辄谈“大片”的摄影人眼里,怎么也不会列入大片的序列,甚至会不屑一顾。 用“乡恋”为题,你会这样去拍摄吗? . 最近,在承德摄影家网上,我曾经赞扬过一幅作品,这是心灵舞动拍摄的.画面简单,内涵却很丰富;
这幅作品的色调、构图、立意都特别好,老人的形象极为感人。 有人却不欣赏,认识上的差距,反映了摄影创作理念上的差距。
再看一看承德摄影家网第一版块群的几大版块中,民俗摄影、创意摄影版块里的作品与风光摄影版块相比数量少得多。这是短板。在作品数量较多的版块中,也是有高原,少高峰。人像摄影多停留在照相层面。风光摄影,城市风光均缺少以人为本的内核。
承德地域有丰富的民俗摄影资源,何以民俗摄影的作品数量到质量远逊于风光摄影?
我想有三个原因: 其一,民俗摄影的难度要大于风光摄影(仅只指承德的普遍现象,我们的风光摄影和亚当斯的风光摄影相比,不是一类的标准、一类的意义)风光凭机遇,民俗要凭思想,动脑的程度大不一样。 其二,风光摄影有样板可以模仿,可以克隆;而民俗摄影需要自己去发现(虽然也有形式的模仿,但是环境有差别),需要沟通,费力费时费事。 其三,摄影人的担当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存在差距。 中国摄影报有一篇文章,题目是《民俗摄影是留住民俗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指出了“今天的民俗摄影作品,很有可能就是明天的民俗和民俗历史研究的依据。所以必须充分正视民俗摄影作品的作用和价值”! 我们目前的民俗摄影除了数量少之外,还存在着题材高度集中,纯客观记录多,只是一种照相等现象。有些民俗摄影作品只是在一个有民俗元素的地方拍点光影小品,意趣瞬间。比如古建筑摄影,很少看到人与建筑的关系。 不仅民俗摄影缺少高峰。坝上的风光作品也多沉溺于老套路,缺少创作精神,缺少故事和讲述,构不成图像文本。
最近又很多人往坝上奔,去拍雪景、拍马群,出发之前不知是否有过创作的创新计划?
请看下面这一幅作品:
(报纸上翻拍 ,来源中国摄影报,牧民的母子亲情,表现的多么好!)
承德的摄影人拍马的机会最多,但是立意、构图都差不多。谁有类似的构图、类似的立意作品?
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