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43|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版主必读

[复制链接]
累计在线
120790分钟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23 04:47:4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6-6-23 05:06 编辑

转发


承德摄影家网版主会议召开在即,
把网站办好,版主的作用很大,建议各位版主认真读下面两篇文章:



          摄影理念误区 你有吗?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理论委员会主任索大林最近在中国摄影报上发表文章,总结了当前比较突出的摄影理念误区。

  一,  纪实摄影的悲情误区
   片面追求表现对象的突发性、突破性。煞费苦心地寻找“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甚至为此付出生命的沉重代价。其实这并不是纪实性图像的根本价值。苦难、悲悯、“被残酷”,虽然很有煽动性,但是许多作品因这种片面追求而纷纷落马。
    相反,倒是抗争、韧性、血腥、顽强等正能量的道德价值为评委们认可。有时,一个希望或渴望的眼神,便能让起点燃艺术的火焰。


   二,  民俗摄影的蒙昧追求
  一提民俗,就是少数民族的服装,或者特殊的生活环境。每次影展,反映地域和族群特殊生活方式的作品刀耕火种,杀牲祭祖,祈天敬地,蒙昧落后,这类的片子源源不断,结果,其落选的量也委实很大。
真正意义上的民俗,应当是具有时代气息的当下生活,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民俗不能回避生活的主流和主导。

  三,  自然摄影的题材追逐
    随着全民摄影大潮的兴起,自然风光在展赛中所占比例最大,狂热地追求大家熟悉的题材,“雪山热”“梯田热”,“坝上热”,“动物迁徙热”,“云雾热”,此伏彼起 ,但是入选的比例越来越少。
   安塞尔.亚当斯留给风景摄影的光环却没有被发扬光大。
   题材是审美要素,但是他本身不能是艺术。不要认为有了好的题材,就有好作品。

      在自然风光摄影中追求偶然性,如朝晖夕阴,也是一种通病。大自然的特殊天象产生的光影效果,不一定反映表现对象的本质,摄影人不要片面追求。
    很多偶然性的风光摄影,纯是客观记录,缺少有效的摄影技法,表现能力欠缺,成为作品竞争力的缺陷。
    艺术首先要从心中流出。

      四,  人体摄影的不雅情趣
    各地以人体为招牌的摄影活动形形色色,影展来稿经久不衰,但是入围者却寥寥无几。
人体摄影的价值在于发现和呈现“人体”的艺术性,——包括人体单独承载和与其他物象共同构成的艺术价值。强行以人体的隐私性、唯一性吸引眼球是不雅情趣,与摄影艺术无关。

    五,  摄影创作的流于形式
    片面追求点与局域光,追求动感,特殊影调,构图形式,简洁风格等,也是当下的“流行感冒”。重视形式,忽视艺术内涵。咋一看很撩人,仔细看无价值。
    虽说形式不可忽视,但是摄影的功夫重点要用在艺术感觉的捕捉,立意的确立,主题的开掘,材料的取舍上。若是避重就轻,在形式上找捷径,借助“花枝招展”招摇过市,就有本末倒置之嫌了。


    六,  抽象摄影的无心盲拍
    人类生活中的抽象物象很多,展赛中这类作品也很多,但是真正能够胜出的只是凤毛麟角。原因在于价值缺失,意义的缺失。
   有人认为抽象艺术是无情节,无逻辑,无意义的艺术,这是误解。抽象摄影更需要动脑、动心。


    索久林先生说:世界各国的摄影大师对这些误区已经有趋同性的目光审视、判定、取舍标准。从中我们可以窥望当代世界摄影审美的发展趋势,可以审视、校正、完善我们自己的摄影创作。

    由索先生的讲话,联系到承德摄影界,有着很切实际的指导意义。
    承德摄影人多年来缺少这方面的研究,在坝上风光摄影,长城摄影,民俗花会摄影,动物摄影诸方面都有索先生指出的问题。例如花会表演,一味追求动感、虚糊,或者注重花脸,已成脱离表现农民精神内涵的评价标准。围场县的梯田地膜,这两年也成为一再重复缺少新意的风景片。

    其实无论是在城市里,还是在山区的农村,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打破误区也并不是很难的,只是我们需要动脑筋,需要创新思维,摆脱跟风、扎堆、盲从现象。
            
无EXIF信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120790分钟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6-23 04:52:59 | 只看该作者
棋友在2014年转发的讲话,有必要重读


           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邓维:必须给摄影敲警钟
                                        来源:人民摄影报


          日前,人民摄影报记者专访了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经济日报高级编辑、资深摄影记者邓维,他就摄影界、特别是新闻与纪实摄影的现状及问题谈了一些个人见解。
  


    本报记者:您说“想给摄影敲敲警钟”,为什么?
  邓维:我干新闻摄影记者三十多年、担任各类摄影评选评委二十多年,作为亲历者、见证者、责任者,我感觉有些事、有些话必须要开诚布公说一说了。
  这些年,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摄影以极快的速度、极大的覆盖面走向普及与繁荣,这一大趋势有目共睹,成就当然是主流,也为摄影界津津乐道。但是,与大发展、大繁荣不相符的,是相应的理念与规则若干年来在一些时候、一些地方变得可有可无;许许多多摄影爱好者误以为“天下摄影全是一码事”,将新闻、纪实摄影与艺术创作的摄影作品混为一谈;更有甚者,是一些打着摄影的旗号做别的事的人,故意混淆相应的理念与规则,弄得是非不明,乱象丛生。凡此种种,若再不敲警钟,挟沙裹泥的大繁荣在一定程度上就有可能给摄影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这并非耸人听闻。
  “蔚然成风”的种种现象
  

   记者:您能否举例说明一下?
  邓维:可以。人人拍照,处处摄影,活动连台,确实是摄影大热的形象展现。除各类专业摄影外,普及性摄影也不是现在才火起来,已持续了十数年。但这些年在不同摄影领域有许多已经“蔚然成风”的东西,却让人不得不从另一方面对摄影的大热忧虑陡增,譬如——
  在专业新闻摄影领域,不摆不拍、不摆不会拍的状况正在加剧。一些摄影记者得意地介绍的所谓经验,是安排被拍摄者围成一圈,一起脸朝下作微笑状,然后拍摄者在中间躺下,用超广角镜头向上拍,说是这样拍出来的片子保证有“视觉冲击力”。但是,此类无中生有、生拉硬拽的“新闻”践踏的是新闻真实性的底线,愚弄的是广大读者。然而,类似的营造出来的“新闻图片”居然蔚然成风,有许多摄影记者在效仿,可恶!
  在影响广泛的纪实摄影领域,背离真实性原则,移花接木,PS成瘾,为了让照片好看,什么歪招都敢用,甚至用电脑功能直接在照片上“画” ,并且作为经验到处炫耀。说堕落可能太难听了,但在该领域“片子好不好,全靠电脑找”已经蔚然成风,可悲!
  在普及性摄影领域,在一些自然保护区域内,不少摄影者为了拍到“理想的瞬间”,成群结队地轮番呐喊、甚至放鞭炮惊扰飞禽走兽,以期拍摄到“动感强”的照片;在一些摄影旅游旺地,不少摄影者不征得同意就蜂拥而入,在人家家里随意拍摄,甚至把广角镜头伸到人家女眷鼻子底下拍“特写”,引得冲突频频;个别人为了拍母鸟饲养幼鸟的“动感镜头”,竟残忍地将母鸟钉在鸟巢边,任其扑腾;在一些田园风景热点地区,不少摄影者随身携带化学合成的“烟饼”,四处施放,这人为的“轻烟袅袅”,其污染大气的行径与摄影纪录自然美、展示自然美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更恶劣的是,在不少摄影场合,一些摄影者拍完照片后,为所谓“独家镜头”,毫无公德地将现场原有的花、枝、木摘下,折断,盗走……上述种种,谁都明白已然到了“蔚然成风”的地步,业内以往在提到时还总是遮遮掩掩,轻描淡写,可叹!


  记者:这些现象其实已存在了较长一段时间了,为什么会这样?您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邓维:这里面有个必须区分开来的事实。我相信,绝大多数摄影初学者、爱好者是不懂得、不了解摄影有哪些底线,哪些是必须遵守的规矩,哪些是新闻摄影、纪实摄影及摄影活动中不能逾越的红线。而另一类人属于明知故犯,他们大多是“专业人士”,侃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却心术不正,那些歪门邪道的“摄影方式”恰恰是他们带头实施的。为什么要这样做?说穿了,是实惠,能凭借“与众不同”“恰到好处”的画面获奖,凭此追逐名利,屡试不爽。一个行业,一个领域,如果旁门左道大行其道,不堪忧吗?

  责任,最忌讳避重就轻
  记者:您觉得这其中“专业人士”应负主要责任?
  邓维:不,板子也不能光打在别人身上。要说专业,专业人士最集中、拥有行业话语权的中国摄影界的各行业组织责任最大。实事求是地说,摄影领域的问题现在并非已经积重难返,但我们在充分肯定摄影这些年有目共睹的显著成就的同时,绝不能一好百好,必须看到问题,必须看到隐患。恕我直言,摄影领域的主管部门和各行业组织,在这方面都有着至少是认识滞后,担当不足,措施不利的责任。想一想,我们是不是光顾着仰面看“大普及、大繁荣”,习惯于听种种赞扬,乐道于场面上的前呼后拥、轰轰烈烈,而疏于自省、自责、自律?譬如,摄影领域的各类评选林林总总,这些评选当然是评价作品优劣的必要平台,但如果眼睛只盯在评选上,仅仅以获奖与否作为尺度,行业内就会把获奖看得比什么都重,那随之而来的不择手段搏获奖、花样翻新“做”照片现象就不足为怪了,这些年摄影评选获奖作品屡屡出现违规现象,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此外,一些地方为显示政绩而对摄影评选任意加以行政干涉是个大问题,不管你说得如何冠冕堂皇,无视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原则,随意更改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结果,凌驾在上,为所欲为,对摄影参赛者连起码的尊重都没有,不出大事才怪那。
  没有忧患意识,等到问题严重到社会舆论置疑四起、反推促进时才亡羊补牢,届时的被动只能说明近些年我们在这方面的得过且过太短视。
  有权利就必须尽到相应的社会责任,这是行业组织、主管部门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推诿的。摄影领域的行业组织、主管部门不但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起行业的行为规范与奖惩规章的制订,更重要的是身体力行。做错了的不护短,不粉饰,做对了的不缩头缩脑,不放弃。只有自身硬才能底气足。有一种说法,“我们只是行业组织,说话没约束力,说了不管用呀”,问题是你的职责所在就是要负责任,你及时说了吗,有没有除了评奖外还切实担当起行业风气的引导与自查?听不听确实管不了,但说不说却是履行职责与推托责任的分水岭。譬如,改革开放之初经济体制转型时,经济法规尚不完善,那时的经济犯罪主要是钻法规的空子,一度乱象丛生。随着国家及时出台并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经济领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局面才得以形成。
  

     记者:中国摄协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像与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不久前联合出台的有关新闻与纪实摄影行为规范的若干规定,在业内影响很大。
  邓维:是的,中国摄协近年来联合其他摄影行业组织陆续出台了一些新的行业规范与自律规章,这对保障摄影事业健康、良性发展无疑具有很现实的重要作用。如果工作能再细致些,服务意识更强些,针对性更具体些,效果会更显著。例如,严格职业规范,对明知故犯的专业人员要让他知道违规是不能以“小成本,大实惠”得逞的;例如,在摄影者汇集的名胜风景区、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区等的入口处,醒目树立中国摄影行业组织与当地管理部门共同提倡的公约,告之社会、告诉摄影者注意行为规范,在摄影的同时,共同保护生态环境,共同维护社会公德。
  我相信,只要这些能成为大家的共识,
再举一反三地辐射到摄影的各个领域,摄影的大普及、大繁荣就不至于被歪门邪道领到沟里去。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120790分钟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6-23 04:55: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6-6-23 05:08 编辑

           我们有三十几位版主,应该成为承德市摄影的中坚力量。
      但是任何人不学习也会落后。
      警钟长鸣,
      不要在无意识间把影友带到沟里去!



            
无EXIF信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202520分钟
地板
发表于 2016-6-23 07:59:11 | 只看该作者
认真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47300分钟
5
发表于 2016-6-23 09:40: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山炮 于 2016-6-23 09:47 编辑

一剂良药
但关键是病人得肯吃......三十几位斑竹,机构是否太臃肿了,这个数量恐怕办一个国家级的摄影网站也绰绰有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250400分钟
6
发表于 2016-6-23 10:15:1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67070分钟
7
发表于 2016-6-23 23:25: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光影留痕 于 2016-6-24 12:45 编辑

认真学习。
学习心得:如何拍、拍什么才正确?中摄协应该有个指导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104690分钟
8
发表于 2016-6-24 04:53:02 | 只看该作者
值得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38400分钟
9
发表于 2016-6-24 11:41:19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除了文中指出的这些外,作为一个本地区的交流平台,版主除了对影友照片好评、鼓励之外更应该多讲一些不足。这样才能让影友在这个网站学到东西,发片交流才更有意义,也更利于承德整体摄影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评“精华”要有标准,有底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86110分钟
10
发表于 2016-6-24 19:56:23 | 只看该作者
认真学习,值得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关于承德摄影家网 网站章程 版主职责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 论坛版规

Archiver|小黑屋|

承德摄影家网 - 承德热河摄影家协会 ( 冀ICP备13006155号-2 )冀公网安备 13080202000445号  

GMT+8, 2025-2-23 04:38 , Processed in 0.04786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Design by 承德红璐科技

© 2014-2015 承德摄影家网. 站务联系:0314-5929858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