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7-9-10 20:36 编辑
土人说片——2017——67
不读诗 无学摄
河北电视台《中华好诗词》第五季精彩似更胜以往。其中一位秀美的年轻女郎,她叫张亚旭,是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的,毕业于中央美院。文物修复是件高雅的文化,同时又是细致的慢工,经常是板凳一坐七八个小时,心浮气躁,耐不住寂寞的人是无法胜任的。
有人问道:诗词与文物修复有关系吗? 张亚旭说:对艺术作品的感知、理解和处理不仅仅是技术,更需要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文学、诗词的积淀会不知不觉间在眼光的一闪中,在手指的一触动间,激荡出灵秀来。
她说,她热爱诗词,是受其师傅影响。她的师傅蒋道银,在工作中会随口吟出一些诗句,影响着身边的人,工作的效率,工作的效果,大大提高。
电视看到这里,我立即想到了新任中国摄协主席李舸的讲话:“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德艺双馨是对艺术家艺术品格和社会贡献的最高评价,我们要自觉坚守艺术初心,努力提升学养、涵养、修养”。
照相机的普及,照相机技术的进步,使得很多人以为只要手指一按,就能出照片,就能成为摄影家,这“学养、涵养、修养”关系不大。所以,日常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挎着照相机,行止粗俗的人。也经常看到连篇累牍的画片、糖水片;拿着作品去参加比赛了,自己却不知道主题,连个题目也没有。无文化内涵——这也正是,社会上为何有人对摄影是艺术不认可的原因之一。
孔子早有这样的教导“不读诗 无以言”。 在两千多您前,人们已经认识到诗歌对人的重要作用,不读诗,就不会说话。本文题目用“不读诗 无学摄”,即强调读诗与摄影艺理相通的关系。
我在老年大学讲摄影课时,经常给学员布置读诗的作业,受到大家的欢迎。但是也有少数人,耐不住寂寞,不愿意读书,不完成作业。虽然摄影的技术到位了,画面挑不出什么毛病,但是作品的思想、文化厚度很难登峰造极。
还是劝慰摄影人: 技术有限,艺境无边。诗歌使人灵秀,诗歌会使你的镜头扩大视角,增大焦距,多读诗吧!
2017.9.10清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