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摄影家网 - 承德热河摄影家协会
标题: 与300年前的古建筑对话 [打印本页]
作者: 热河土人 时间: 2014-7-14 08:35
标题: 与300年前的古建筑对话
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8-1-16 03:36 编辑
楔子——
建筑是用石头书写的历史,是凝固的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无论宫殿还是园林,都讲究利用天然地貌的起伏,制造最好的共享空间,充分体现中国山水画高远、深远的园林透视法。重视营造宁静至远的氛围,人不出户不出园,就可与自然交流,悟宇宙盈虚,体四时变化,可以和周围的峰岚对话,达到内外合心,人天合一的境界。
这也是避暑山庄内所有建筑的特点。避暑山庄建筑园林艺术独步天下,它巧妙地利用中国古代书画园林艺术,着意于虚实,精心于意境的构筑,在建筑的群体中大量采用半通半隔、半封半透、半露半藏、半隐半现,非曲不成园,非虚不成景,非透不成屋。瘦、皱、透、露是它的神韵所在。玲珑剔透,妙在一个透字,没有空白,就难以达到艺术美的佳境。
这些造园建筑艺术对摄影艺术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然而,大多数承德市民,包括摄影人并不了解避暑山庄的建筑特点。特别是隐藏于密林深处的古建筑遗址,甚至从来没有接触过、认识过。
基于对避暑山庄的热爱,对历史文化的热爱。我为承德市门票收藏协会2014年的活动计划做了一项“山庄访古”的安排。又基于对摄影艺术的热爱,2014年的夏天,我带领承德市老年大学摄影荷班的学员们同时开展了山庄访古摄影活动。到现在,已经进行了六次。待秋凉的时候,还会继续此项活动。
与300年前避暑山庄的古建筑对话
请往后看——
作者: 热河土人 时间: 2014-7-14 08:40
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4-7-14 08:59 编辑
与300年前避暑山庄的古建筑对话
作者: 热河土人 时间: 2014-7-14 08:41
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8-1-16 03:37 编辑
与300年前避暑山庄的古建筑对话
作者: 热河土人 时间: 2014-7-14 08:47
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8-1-16 03:38 编辑
避暑山庄,你怎样爱她?
2013 年7月25日《承德日报》第5版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避暑山庄 你真的了解它吗 》。此文是为纪念《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保护管理条例》公布10周年而写,作者曾是我最早的学生,他毕业后长期从事文物保护工作,我特别认真地读了此文。
心中有所感,也想说些话。 事实上,对避暑山庄的保护,从新中国初期就已经开始。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发出《关于保护热河承德古建筑及外围的通知》。1961年,国务院将避暑山庄、普宁寺、普乐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3年8月,河北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了《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保护管理条例》,这部《条例》是我省第一部由省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区域性专项文物法规……
我的学生在文章中列举了许多承德市头上光鲜的荣誉称号,包括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名城,风景四十佳……等等,但是他忽略了二个评选难度最大的荣誉称号:“中国摄影之乡”和“中国摄影创作基地”。这怪不得他,因为很多城市的领导人也不看重,甚至不知道这两个称号。2002年,在承德市中心广场,全国的摄影人,还有外国友人聚集这里,目睹了国家隆重授予承德市奖牌的仪式,那场面极其鼓舞人心。但是承德人似乎不太懂得这块奖牌的价值,听说,这两块奖牌现在放到哪里都不知道,谁也找不着了。其它的每一个荣誉,同时获得者都有几十个城市。唯独这两个荣誉获得的城市区区只有几个。
当2013年的夏天我再一次来到坝上,目睹那十里连营式的一个又一个旅游度假村,那一辆接一辆连绵不断的旅游汽车时,我想到了二十年前,我参加的承德市地理学会初次到坝上考察,偌大的将军泡子草地上只有我们十几个地理学会的会员,还有放牧着的马群、牛群,此外再无其它人。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应当感谢最早写文章的和最早搞摄影的那些人,是他们把坝上风光用文字,用图片介绍给了全中国、全世界。
摄影以最直接的视觉效果告诉人们什么是美,美到何种程度。因为如此,中国很多城市借助摄影名片宣传自己,最为成功的是河南焦作,山西平遥等。有许多著名风景区,对摄影人给予特殊的优惠——减免门票。我曾经给承德市的领导人提出过这方面的建议,还建议在承德外围的公路上立起中国摄影之乡广告牌。但是认识不同,这些建议泥牛入海无消息。这些话且不多说。
我想借助学生的话题说说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你真的了解他吗?——这是一问。
避暑山庄,你真的爱她吗?——这是二问。
每个人都会回答说:我爱!
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严厉是爱,娇宠是爱;对于避暑山庄,使用它是爱,享受它是爱,维护它是爱,保护它是爱。消磨它是爱吗?不恰当地催肥或减瘦是爱吗?损坏它也是爱吗?埋下危害的后果也是爱吗?
如果那把自己的孩子,在炎炎的夏日高温里,包裹上厚厚的棉衣,相反,在酷寒的冬日里却只给穿薄纱裙,这也是爱吗?饥饿的孩子嘴里只有一口食物,你给抢了过来,塞到自己嘴里,这是爱吗?
在避暑山庄内外,我们看得到的一些现象,似乎能够折射出类似这样比喻的道理。
有关的一切保护条例,无一不谈到对山庄外围的建筑物限制。
但是,我们痛心地看到,超近、超高的建筑竟是那么醒目。有的建筑高高伫立,傲慢的俯视避暑山庄,你在避暑山庄随便一个位置就可以看得到它。有的建筑,明显的把武烈河水头逼向避暑山庄,如果发生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后果不堪想象。修建停车场是必要的,但是堵住了德汇门则是大大的败笔!
对于市民把避暑山庄当做运动场地,喧闹改变了幽静特性问题,多年来成为一个争论的焦点,一个难解的难题。
每天早晨,市民蜂拥而进的场面很有气势。有的你试图改变这一局面,但是很难。难在哪里?因为居民区里没有运动场地,居民区里,也不可能播放频率很高的音响。无论是唱歌或者跑步,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少的内容。要想解决,必先疏导;先安置,后移迁这是规律。那么在承德市区快速发展的商住楼群,可有这样的规划?我知道,有!柴厂胡同附近的小热河广场,在开发区滨河公园,双滦区的双塔山广场的设计非常好。但是这样的公园、运动场太缺少,绝对不能满足全市人民的需要!
以上说到的现象不是一般的百姓能够左右的。 但是,爱护避暑山庄,有些事情需要每个市民自觉地律己,比如,降低音箱的音量,不践踏草地,不拿网捞鱼,不攀折树木等。一个人的作用不明显,人人都这样做,那就相当可观了!
在这里,我也要给承德市的摄影人一个提醒:美丽的风光需要脚下的保护,也需要视野里的保护。去年,几只鸬鹚就是不耐天天几十个摄影人的围追而飞走了,几只翠鸟因为摄影人而暴露了巢穴,被人掏窝。
每到五一、十一等长假,就有人说:承德人要发扬风格,把避暑山庄让给外地人。我不赞成这样的建议。首先,承德市民人数还没有多到那种程度,来承德旅游的外地客人也没有多到那种程度。承德市民完全有理由和外地人一样平等的在避暑山庄游玩。如果把承德人的这种自由剥夺了,怎么体现这是一个宜居的城市,是一个幸福指数高的城市?
避暑山庄是承德的骄傲,保护它人人有责。有了保护条例是好事,落实条例是大事。我们可喜地看到,人们的保护意识在增强,保护性投资在增多。避暑山庄会更美好!
2014.7.14
作者: 顺风 时间: 2014-7-14 11:43
校长讲的好,拍的漂亮
作者: 侠客行 时间: 2014-7-14 12:48
本帖最后由 侠客行 于 2014-7-15 06:39 编辑
寓意深远,语重心长,白发老翁,爱心情殇,这样的文章,应该转发至有影响的报刊媒体,唤起良知,给子孙后代留一片福荫,500年后,山庄仍然富丽堂皇。
作者: 热河土人 时间: 2014-7-14 15:36
谢谢二位理解。
作者: 龙飞 时间: 2014-7-14 16:57
有责任感的老人,让人敬重的老人。全社会需要这样的老人。
作者: 热河土人 时间: 2014-7-17 11:26
山庄访古
作者: 凌波滦水 时间: 2014-7-18 12:46
我曾经参加过这样的活动,
感觉收获特别大,而且心情愉快。图片上就有我。
作者: 热河闲画 时间: 2014-7-18 13:04
保护遗产,人人有责
作者: 热河土人 时间: 2014-7-19 08:34
感谢大家的支持 !
欢迎光临 承德摄影家网 - 承德热河摄影家协会 (http://99sy.co/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