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青记忆

[复制链接]
累计在线
47630分钟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13 19:17:3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无EXIF信息


知青记忆《情份》

作者 戴长江

人这一生沟沟坎坎伴左右,三起三落是常态,大部分人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好东西让自己津津乐道,难的记忆也无法忘怀。一个个故事串联起真实生活,发生各种各样人和事,让我无法不去追忆曾经的过去。

我生长在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没有文化。对子女的爱就是吃饱穿暖,语言交流也不多,在哪个年代是普遍的朴实现象。下乡期间,我一周左右定期给家里父母写一封报平安家书,我从来就没收到父母的信,因为他们不会写,为此只能遗憾。我特别羡慕其他知青战友父母与子女信件往来,此生不会有这样福分了。



无EXIF信息

下乡第一年是我情绪波动起伏最大、最困苦难熬的一段时间。浪漫的思维,受文革大环境极左思想意识影响产生激进观念,在农村艰苦生活事实面前,远大理想与现实存在巨大反差,所谓革命抱负被无情粉碎。这时心情极度低落,彷徨、迷茫、无助的感觉充斥整个精神世界。就在我每天精神空虚,繁重体力劳动难以支撑的时候,带青干部和党组织积极引导对我走出困惑和迷茫起到至关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中学同学鸿雁传书,送来了精神食粮,让我心灵得到慰藉,感到无比温暖,也是我迈过最艰难这道坎的因素之一。

无EXIF信息


在农村大部分知青盼的是家书,我却与众不同,盼的是同学来信。每封信都让我感到无比亲切,每封信都要反复看多遍。其内容林林总总,五花八门,无所不包,无话不谈。主要包括:思想交流、相互情况、我的家庭状况介绍、其它信息等。薄薄几页纸透出了相互关切、抚慰、爱护。尤其是思想沟通和交流,他们温暖话语,细致开导,让我苦闷心情得到很大安慰。这些同学在那段时间,对我精神上的帮助无法用语言形容,受益匪浅。
无EXIF信息


我视同学来信为至宝,每信必回。白天干活没时间写信,就晚上开完会或政治学习后写,怕影响别人休息就打着手电趴在炕上写,写完一封信经常会到半夜12点。第二天晚上摸黑走5里路投到欢喜岭信箱里。回来经常为了抄近路路过一片坟地,黑漆漆、风萧萧、偶尔鬼火飘,毛孔悚然加快脚步快速跑。返回连队已是子时了。为了同学封封暖心的信,少睡点觉写回信,心甘情愿。胆战心惊走点夜路去寄信也是应该的。
无EXIF信息


中学毕业时,我所在学校毕业班二排有40多人,很欣慰的是有20多人与我有通信联系,我这个当年的排长人缘还不错。在知青岁月做出点成绩与这些好同学关心和鼓励有着直接联系。虽然46年过去了,我仍然记得大部分同学的名字。他们是:黄世泽、戴玉成、盛平、朱传永、孙玉良、蒋玉夫、张建国、张庆双、房治国、李九洲、姚洪涛、李萍、鲁文燕、王静隐、马玉珍、刘春华、郑忠云等同学。这些同学的深情厚谊铭记在心,这份情谊太值得珍惜了。
无EXIF信息

我偏得了这份殊荣,十分感谢同学们情真意切惠顾和呵护。让我更感动的是,在我下乡3年8个月离家时间里,我家大事小情大部分都由留城同学包办了。有些同学经常光顾我家,看到活就干,遇到事就帮办。挑水、掏炉灰、买劈材、买煤、打煤坯、买秋菜等等。我在家时所干的活他们都替我干了,而且是主动自觉自愿帮我干,真是比雷锋还雷锋啊。干活最多的是:房治国、张庆双、孙玉良、蒋玉夫等同学。这份情谊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知道分量有多重。

无EXIF信息


1975年初海城地震,盘锦是重灾区。家里与我联系不上,万分焦急。10几位同学每天聚集我家等消息,跑火车站接我。地震第三天凌晨1点多,我走出沈阳南站出口时,惊奇发现一大帮同学在接我。我问:你们怎么知道我回来呀?他们说:我们天天来接你。我好感动,说不出话来。这是什么?同学情?朋友情?都不是,我体会到的是浓浓的亲情,这样情份真是一辈子不能忘啊!

作者:戴长江。写于2017年12月12日




无EXIF信息


群友看到评论说:

老戴,知青记忆《情份》,写的太好了。是的,人的一生都有坎坷,在你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有人安慰,帮助你,并代你帮助你的家人,这真是患难见真情,这么好的兄弟啊!这浓浓的情谊,要铭记在心那。老戴,你这么正直,朴实,善良,又乐于助人,所以大家才愿意互相帮助,传递爱心呀!

又说:

长江今天发表的这篇,知青记忆《情份》,写的真好。她包含纯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那是真真的情,纯纯的爱,朴实无华。值得一生去珍惜、回味、永留心中。


无EXIF信息

一位老知青的编者认为:

我的知青战友所写的知青记忆《生日》、《过三关》、《饥不择食》及《情份》,这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所写出的插队下乡的经历,这是最真实的插队下乡历史的再现,读起来很让人深思及感慨。

往大了说,共和国的知青史是永恒的。因为知青的历史是用生命来书写的,知青的历史也是用青春来书写的。知青的历史不能说是弯曲的,也不能说是笔直的,这是一段史无前例的特殊历史,是千年万古没有的历史,它不但载入中国的历史史册,也将载入人类历史的史册。

往小了说,让我们珍惜每一名知青的历史吧!知青的历史就是由真实小的故事汇集而成的,戴长江给我们讲的这四个故事就是知青史的一部份,谢谢他给我们讲述了这么好的真实的知青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关于承德摄影家网 网站章程 版主职责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 论坛版规

Archiver|小黑屋|

承德摄影家网 - 承德热河摄影家协会 ( 冀ICP备13006155号-2 )冀公网安备 13080202000445号  

GMT+8, 2024-11-14 18:12 , Processed in 0.044990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Design by 承德红璐科技

© 2014-2015 承德摄影家网. 站务联系:0314-5929858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