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北京胡同印象

[复制链接]
累计在线
47630分钟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2 14:05:5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无EXIF信息

大沟沿胡同

况晗 1961年生于江西宜丰,现定居北京.1989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荣获首届徐悲鸿奖学金。

他毕业分配到北京,住在胡同里,对胡同产生了情感。他跑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对即将拆除的民居情有独钟,从日常生活的景物中发现诗意和美的韵致,在探索中创造出宽线条铅笔来描绘北京的胡同。


无EXIF信息

东羊管胡同
无EXIF信息

法源寺

胡同”,这两个字原是蒙古语的译音。《析津志》载称“巷通本方言”,是1267年元代建大都沿袭下来的,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从史籍中看,光是“胡同”一词的写法从元朝到清朝就有:衖通、火弄、火疃、火巷、火衖、胡洞、衙衕(tòng)、衚衕、忽洞、湖洞等十多种。

烟袋斜街

乍一看,北京的胡同都是灰墙灰瓦,一个模样。其实不然,只要你肯下点功夫,串上几条胡同,再和那的老住户聊上一阵子,就会发现,每条胡同都有个说头儿,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着传奇般的经历,里面的趣闻掌故多着呢。

宝钞胡同

京的胡同绝不仅仅是城市的脉络,交通的衢道,它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它记下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并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好像一座座民俗风情的博物馆,烙下了人们各种社会生活的印记。

漫步其中,到处都是名胜古迹,细细品味又似北京的百科全书,不少胡同中的一块砖、一片瓦都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从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胡同院落中可以了解北京市民的生活,包括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情趣和邻里关系。

煤市口

公元1276年,元朝在毁于战火的金中都原址东北部,按《周礼》之原则建立了“状如棋盘”的大都城。并于1285年2月“诏旧城居民之迁京城者,以高及居职者为先,听民作室”。贵族功臣,悉受封地,以为第宅。于是,元朝的官僚、贵族们就按此规定,在大都城内盖起了住房及院落。

这一间间房屋、一个个院落,一个挨一个盖起来,连起后就是一排排的,而一排与另一排之间要采光、通风,还得留出进出的通道,便形成了胡同、小街和大街。

王佐胡同

前拐棒胡同

朱启铃旧居

从明代到今天,街巷胡同名称没发生任何变化的仅有四十条。如今北京这个繁忙的大都市,许多的老胡同是去是留成了个大问题。为了发展现代化交通等等,很多胡同被拆迁改造。

关于胡同文化的消失,我们之前有推送过相关文章,点击可阅读:(《百花深处》:荒诞却让人落泪,陈凯歌十分钟演绎传统文化的没落)

香饵胡同97号


无EXIF信息

棉宜之宅
无EXIF信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关于承德摄影家网 网站章程 版主职责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 论坛版规

Archiver|小黑屋|

承德摄影家网 - 承德热河摄影家协会 ( 冀ICP备13006155号-2 )冀公网安备 13080202000445号  

GMT+8, 2024-11-27 18:27 , Processed in 0.04628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Design by 承德红璐科技

© 2014-2015 承德摄影家网. 站务联系:0314-5929858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