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版主评析——2014-——62
摄影人到哪里去了?
批评总会惹得一些人不高兴,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10月15日的座谈会讲话,对某些文艺创作现象的批评,却赢得了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普通老百姓的高度赞扬。 此话题的引起事由,是隆化县莲花山今年10月2日老人节的大型活动。 老人节拍摄长寿老人,顺便拍摄莲花山风光,网站上做了多日宣传,但是,有着上千摄影人的承德(只粗算市区)竟只有5个人到了现场。
事过之后,等待了二十天,终于看到了随喜自在的图片报道。 有欣慰,也有遗憾,还有感叹。
承德是中国摄影之乡,在摄影这块文艺舞台上应该是德艺双优,站在时代的前列。 承德有着丰富的自然摄影资源,外地的摄影人很羡慕。但是有着这样多美好资源的承德,近些年的摄影成绩却赶不上哪些缺少资源的城市。人们曾对这样的局面做过分析:一、缺少自然资源,逼得哪些摄影爱好者去注意、挖掘身边的社会资源、人文资源。二、承德风光名闻遐迩,已经不专属于承德人。在坝上几百人、成千人聚焦在一个拍摄点上的场面让我们感到了全国的拍摄力量。那么多的摄影高手,该有多少好作品流传啊!
世界上有政治竞争,有经济竞争,也有文化竞争。当然摄影也有竞争。为了竞争,承德摄影人需要自省。 更为重要的是,不为竞争。摄影人应该有一种社会的的情怀,人文的关怀,对周围群众的大爱,还应有一种对家乡报答的感恩。——努力去表现工农兵劳动者、歌颂人间的真善美、反映火热的社会生活。
隆化的莲花山风景区,自然景色很美,但是不上本地摄影人的慧眼,近百名的长寿老人聚集一处,那是有爱心企业家的一种奉献。对这样爱心活动难道不值得宣传吗?而且就从摄影创作上说,这是多么好的题材,多么好的主题!对热衷参赛获奖的人来说,也是一次多么难得的机会! 自驾车摄影的人不少,对隆化不屑一顾,还有的经过隆化而不停一步。追逐参赛,盼望获奖,却轻视最容易获奖的机会。 ——这是一种见识。 承德请过一些全国,乃至全世界知名的摄影大师来做过传经送宝,如卢广、雍和等,他们的拍摄注意力就是身边,就是生活,就是老百姓。但是他们的经验似乎不能影响承德的摄影人。
其实我们承德本地就有最好的样板。曾经获得过全国摄影金像奖的于俊海先生,他影响最大的作品《乡音》、《牛与车》都不是风光类作品。再如纯业余的衣长兴老人,年龄大了,不能登山涉水,他就把镜头对准大街小巷,身边的人们。作品屡屡获奖,在70多岁的古稀之年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的会员,这样的榜样,不值得借鉴吗?
如果我们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掉以轻心,仅仅以为那是政治,与我无关。摄影之乡将不复摄影之乡,承德的父老乡亲们会责问:摄影人到哪里去了? 复兴中国梦的年代有许多值得记录的沸腾场面,如果我们不加以记录和表达,将来后代人会疑问;摄影人到哪里去了? 。 下面几幅照片 是莲花山风光 作者 随喜自在 。 。 。 。 2014年10月20日 凌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