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版主平息——2015——21
“你说的黑,不是黑;你说的白,是什么的白”—— 萧煌奇的《你是我的眼》歌词
古 刹 听 禅
何为禅? 禅是佛教"禅那"的简称,梵语的音译,意译为"思维修"或"静虑"。是佛教的一种修持方法。禅的意义就是在定中产生无上的智慧,以无上的智慧来印证,证明一切事物的真如实相的智慧。 禅意人生是一种人生境界,是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当一个人经历了很多事情后,把名和利都看淡,知道一切都不重要,随遇而安,落花如流水一般,服从自然法规,莫强求,戒贪心,戒妄心,心境如明。 寺庙是出家的僧人或者是在家的居士,经常活动的场所,集中思维修的地方。寺庙的建筑处处体现、隐喻着佛教的教理、教义,但是凡人常常不觉。
摄影人拍摄寺庙建筑,大多将其做风光来表现。年年拍摄,互相模仿,缺少新意。 我在老年大学摄影班里有意讲述一些佛教的常识,一是引导学员扩大视野,另辟拍摄的蹊径。另外也是为了个人修心修德。
佛家说参禅,需要灵性、悟性。很多人一起走进山门,眼里看到的,心里想的会大不一样。摄影人也同样如此。
本篇文字题目用了一个“听”字,有的人可能不解,摄影应该是看啊,怎么是听呢? 一字只别,这里就有着禅意。
中国的汉字,奥妙无穷。就说“摄影”二字吧。 “摄”的繁体字,左为手旁,右为三个耳字。既是形声,又是会意。《说文》解释:手持弓箭,用耳辨声,能决中的。摄——不仅仅是用眼睛,更重要的是耳朵。三耳而摄——其实是用心决摄。汉字简化后,下边两耳用“又”字代替,仿佛两足,与“足立”意近。足定心静,方是摄的保证。
“影”字与“景”通,右半边三撇,原意是人的影子。现代摄影人不妨理解为 :光——物——影。摄影还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光、物、器。 成熟的摄影家追求什么:
象——客观世界 形色意——主观意识 思维境——象意融汇。 达到化界:自然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多么有趣的“ 三 ”!
说的远了,现在我们看看几幅寺庙摄影作品吧:
作者 狼眼 不要将其视为普通的风光摄影。如果你知道这样一句话:“信心时常来坐坐”,就会理解作者的拍摄用意了。
作者 心灵舞动
阎肃的歌词《雾里看花》,很有禅意,纷繁的世事,不必都要清清楚楚,实际也做不到。朦胧中,或者一半清醒,一般糊涂倒是幸福。
摄影作品中的朦胧,另有比清晰更迷人的魅力。
作者 温泉
作者 塞翁失马
作者 塞翁失马
作者 鹰城小子
以上的作品,当然还有诸多不如意之处,但是,这些人在禅意摄影上的积极探索精神十分可贵! 摄影是心灵的表白。不让风光摄影同质化,让作品带有主观性,用独特的影像语言,展示心底的风景。与其拍摄一个东西不如拍摄一个意念——是谁说的?
很多从事艺术创作的人都有过‘灵光一闪’的体会,什么是灵光?灵光就是心光。摄影是用光绘画的艺术,心光是看不到的,但是可以听得到,心光不分白昼黑夜都会闪现,但是需要禅悟来激活。 静虑凝思,人世间每一道风景都美丽,但是最美的风景在我们的心里, 禅意就是一种心灵间的美,宁静淡泊的心有所属。禅意,是不经意间把自己内心的心结凝结成丝丝馨风漫洒,留醇香于世人感怀赞叹! 最后,我们一起读一读金元好问的论诗: 心画心声总失真,
文章仍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
争信安仁拜路尘!
眼处心生句自神,
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
亲到长安有几人?
论诗也是论摄,摄影与写诗艺感想通。摄影需要境界,摄影需要感悟。
杨帆写于2015年3月27日星期五清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