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5-8-16 17:28 编辑
要尊重被拍摄的人
多次,在集群拍摄人物的现场,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一个被拍摄者,被众多的拍摄者呼来唤去。一个命令:往左转转,另一个命令:往右转转;一个喊,头抬高,一个喊,头低下。…… 被拍摄者常常无所适从。
这里面涉及一个重要的人际关系——尊重。
由 一个故事,谈尊重的力量——
在美国,一个颇有名望的富商在散步时,遇到一个瘦弱的摆地摊卖旧书的年轻人,他缩着身子在寒风中啃着发霉的面包。富商怜悯地将8美元塞到年轻人手中,头也不回地走了。没走多远,富商忽又返回,从地摊上捡了两本旧书,并说:“对不起,我忘了取书。其实,您和我一样也是商人!”两年后,富商应邀参加一个慈善募捐会时,一位年轻书商紧握着他的手,感激地说:“我一直以为我这一生只有摆摊乞讨的命运,直到你亲口对我说,我和你一样都是商人,这才使我树立了自尊和自信,从而创造了今天的业绩……”不难想像,没有那一句尊重鼓励的话,这位富商当初即使给年轻人再多钱,年轻人也断不会出现人生的巨变,这就是尊重的力量! 尊重指敬重,重视。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尊重,是人的一生修养以及自我内涵的表现,也是人所必须具有品质。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品德。它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文化素养、道德修养。 尊重他人是一个人的政治思想修养好的表现,是一种文明的社交方式,是顺利开展工作、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的基石。
摄影人不是上帝,被拍摄者不是奴仆。 尤其是面对并不熟悉的生人,更没有权利去让人无条件地为你的所谓摄影服务。 我在老年大学的课堂上,曾经反复叮嘱过:遇有拍摄人物的机会,一定要尊重被拍摄的人。千万不要以命令的语气,呼喝被拍摄的人。如果是我组织的拍摄活动,我会明确要求,大家只听我一个人的指挥。对光线、对角度的选择,要靠敏锐的判断,主动移动自己的脚步。所有拿照相机的人,只能围着被拍摄者转,不能要求别人适应自己,只能自己适应别人、适应环境。
我们有时独自一人出行,遇到很有特点的拍摄对象,怎么办? 头脑里首先涌出的一个词汇——尊重,即尊重即将被你拍摄的人。为了拍摄成功,需要做以下的工作:
走上前去,真诚地问候,自我介绍,语言交流,情感交流,包括主动为对方提出帮助。在对方信任的基础上,提出拍摄的愿望。取得对方同意拍摄后,再说明自己拍摄的意图。并且表示,我会送给你照片。
三十年来,我不知曾经为多少不认识的人拍过照片,胶片时代,花钱洗出来,再花邮费给人寄去。到了数码时期,可以省却照片钱、邮资钱,只留下对方的邮箱,网上传送方便多了。
一天下午我本来要去山庄拍荷花,湖边几位哈尔滨来承德旅游的女人,正在用手机拍纪念照。我走上前说:我来帮你们拍吧,拍了一张,让他们看看,他们看了后很满意,期望第对我说:“照片能不能……”我立刻说:“告诉我邮箱,我把照片发给你们。他们喜出望外。我又说”既然网络便利,我就多给你们拍几张吧!“于是,换位置,换背景,换角度,拍了好多张。天晚了,我索性不去拍荷花了。 当天晚上,照片发出,过了几天,他们回复:非常感谢!
这是两名北京大学的在校生。同游古北口水镇,能上北大,必是好学生,教师的职业特点,让我喜欢这样的孩子,拍照,把照片发给她们。她们回信表示感谢的同时,还说道喜欢影影,希望有机会学习摄影。于是,我又无偿地寄书给她们。
这是今天早晨,在农贸的早市上。
一辆满载着红辣椒的汽车。好惹人眼目。我注意到主人的上衣印着”中央电视台“几个字,猜想背后有故事,于是和他拉话。
他来自河南漯河,专门擅长种植辣椒,中央电视台曾经采访过他。我对他的辣椒大加赞扬,并且提出拍照的想法,于是,他配合吧辣椒重新摆放,让我拍摄。
这方面的拍摄衣长兴老人比我做得好,他更善于和陌生人拉近距离。
给初学者提个醒:尊重要出于真诚。首先是为人家服务,如果人家发现你的一切热情都是为了拍片,反而让你很尴尬。让人家相信,不仅仅是靠口头说,身份证明,也是必要的。
摄影的过程有快乐,有幸福,这快乐和幸福也来自为别人服务。服务可能给自己留下有思想性、有艺术性的作品,也许什么也没有留下,但是给别人留下了帮助,留下了善意。
这里举几位名人的话,可作为座右铭: 要尊重每一个人,不论他是何等的卑微与可笑。要记住活在每个人身上的是和你我相同的性灵。——叔本华 尊重别人,才能让人尊敬。——笛卡尔
2015.8.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