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5-8-17 15:13 编辑
绘画与摄影——之二
初学摄影,大部分的作品谈不上艺术性,仅只是清晰的图片。没有光线的考究,没有结构的推敲,甚至没有主题,也谈不到意境。 这里举一个古代画史的故事,看看画家是如何构思一幅作品的。
主体在哪里?
宋代的徽宗赵佶喜爱书画,常出题考画家。有一次考试,他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要画好并不容易。有的在山腰间画座古庙,有的把古庙画在丛林深处。庙,有的画得完整,有的只画出庙的一角或庙的一段残墙断壁……。他看了很多幅,都不满意。就在他感到失望的时候,有一幅画深深地吸引了他,他再仔细端详了一番,便连连点头称赞,说:“好,好,这才是‘魁选’之作呀!”(注: 魁选,即第一名。) 这幅令皇帝满意的画面是什么样呢? 其构思令人叫绝。画面上只见祟山峻岭,山路蜿蜒,一小僧在山下河边汲水,——画面上并没有寺庙建筑。……古寺“虚”掉了,但并不等于没有,不然小僧从哪里来,担水又去何处?自然是自古寺而来,再回古寺而去了。这也是实中存虚。人们可以想见古寺就藏在山的深处。
这就叫虚实相生”,虚虚实实,实中有虚,虚中有实。
虚实之变引发联想,主体在画面之外。
2015.8.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