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5-9-10 08:17 编辑
绘画给摄影的借鉴
—— 由名家的油画谈起
绘画和摄影都是视觉艺术,都是造型艺术、都是二维艺术,都注重光影、色彩、结构的表现。“摄影一词就是用光绘画”表述得太精准了! 绘画的文化史已经有六千多年,摄影的文化史才二百年。摄影家学习绘画常识有助于摄影创作。 这里给大家介绍几幅中国油画名作,它们的一个特点就是打破常规,法外立法,不同寻常,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1、董希文,《哈萨克牧羊女》 董希文(1914—1973),浙江绍兴人受毛主席赞誉的油画大师,是国家文物局规定的“作品一律不得出境”的六位大师之一。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开设油画工作室培育人才。曾创作过《春到西藏》、《哈萨克牧羊女》、《苗女赶场》、《百万雄师过大江》等主题性绘画。
这幅画色彩单调,线条刚硬,缺少层次感和虚实变化。画面的结构打破常规主体人物偏出三分之一线。色阶变化缺少过渡。凭借线条、元素的组合紧凑严密、主体的视觉冲击力赢得人们赞赏。
2、王悦之《台湾遗民图》.
王悦之(1894-1937),原名刘锦堂,号月芝,生于台湾台中。青年时期赴日本求学,1920年回国,在上海、北平、杭州等地从事文学与绘画创作。他创办了“阿波罗学会”,出任北京美术学校校长,举办各种画展,作品曾入选全国美展与巴黎万国博览会。
最忌讳的构图方式,最刻板的形体,最单一的色彩,最简单的线条。凭借匪夷所思的创意,平衡、端庄、统一,抓住遗民的最突出特征,得到了经典名作的地位。
3、 冯法祀《刘胡兰就义》 冯法祀(1914-2009.7.16),安徽庐江人。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顾问、徐悲鸿国际艺术研究会名誉主席,徐悲鸿艺术学院首席顾问。
前一幅简洁,此幅恰恰相反,人物众多到几十个。主体人物位置接近中间,并不符合井字格、三分线的规律,也并不是最为高大,面部也不清晰。名画地位凭借的是环境、是主题,是众多人物形态的变化,是整体的气氛。
(未完)
感谢崔艳红提供的资料
2015.9.10 教师节 的清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