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8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总版主评析—2015—51 巧 对 比 见 禅 意 —欣赏...

[复制链接]
累计在线
120740分钟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14 09:16:4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5-9-14 18:30 编辑

      
总版主评析——2015——51



         巧 对 比   见 禅 意

          ——欣赏热河闲画的一幅摄影



    对比——或者叫比较。摄影与绘画最常应用的一种构图方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或相似,或者截然不同的元素,或者是把同一种元素,只是颜色、光影、明暗、大小、形态有差别,安排在一幅画面里。形成主题、题材、影调、色调、空间的反差。在对比中有映照、对应、对照、还有关联、关照。


      
无EXIF信息

   热河闲画的一幅摄影《忙》就是很好地利用了对比的原理。
   寺庙里,两个喇嘛,一个站在阴影处,一个站在明亮处;一个在默默地念经,一个在用手机通话;一个静,一个动。整个画面简单明了,画面语言清晰易懂。
  
    看画面,我想到了一个字——禅。
   禅的意义就是在定中产生无上的智慧,以无上的智慧来印证,证明一切事物的真如实相的智慧,这叫作禅。“禅”是梵语音译“禅那”的缩写,意思是静虑。静坐沉思,被称为“坐禅”或“禅定”,是佛教修养的重要方式之一。禅宗、宗门禅宗,又称宗门,创始人是菩提达摩。禅宗的中心思想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意思是通过日常的实践,感悟到真正的智慧,从而达到自觉、自由、自知的境界。
   人生中的烦恼都是自己找的,当心灵变得博大,空灵无物,犹如倒空了的杯子,便能恬淡安静。人的心灵,若能如莲花与日月,超然平淡,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水往低处流,云在天上飘,一切都自然和谐地发生,这就是平常心。拥有一颗平常心, 宁静的心,质朴无瑕,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佛教中关于禅的故事很多,有的很有趣味。例如; 
 
    梁武帝笃信佛法,曾经三次舍身寺庙,他布施天下僧众,造桥建庙,依常人眼光看,真是功德无量。当达摩祖师见梁武帝时,梁武帝问他说:“我所做的这些佛教事业有无功德?”
  达摩祖师说:“并无功德。”
  梁武帝被泼了一盆冷水,心想我如此辛劳,怎么会毫无功德?
    其实,从深一层面来说,梁武帝所得的只是人天果报,应属福德,并非功德。在禅的立场看,达摩祖师所说,正是直心之言,但是却不得梁武帝的欣赏。
    从这一段记载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禅的高妙,确实不能以一般的见解去论断的。像梁武帝的这种用心,只求为善得福,并不是禅宗的究竟目标,即使有所得,也是人天福报而已,在禅师的眼里,是与开悟的道无关。
    神秀博通三藏,为五祖弘忍座下的大弟子,讲经说法,教化四方,当时的人,莫不以其为五祖的传人。这时却从南方来了一个惠能,根性甚利,  当他见到五祖时,五祖曾试探他说:“南方人没有佛性。”
   当时惠能答道: “人有南北,佛性岂有南北?”
    五祖经他这一反驳,知道这人是顿根种姓,非常人所及。为了考验他的心志,就要他到柴房舂米,暂避众人耳目。
    后来,五祖令众人各举一偈,以为传法的依据,若是见性,即得衣钵,成为五祖传人。这时大众都以为衣钵非神秀莫属,所以没有人敢与他竞争。
  当时,神秀日夜思量,提出一偈:
  “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对这一偈子,大家都说好。五祖认为虽然不错,但却仍未能见性。所以衣钵没有传给他。
     惠能在柴房里得悉此事,心想我也来呈一偈如何?但是他不识字,遂央人替他把偈语题在墙上。这偈语是这样的: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见了,知道惠能已经见性。为恐其招忌,乃着人将偈拭去。然后到柴房敲门。问道:“米熟了没有?”
  惠能答曰:“早就熟了,只等着筛耳。”
    五祖遂又在门上敲了三下,惠能会意,乃在半夜三更,到五祖座下,请他开示。
    五祖传授他《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惠能顿然大悟。五祖遂将衣钵传他,并命他南行,以待时机。五祖送到江边说:’我操船送你。”
    惠能说:‘迷时师度,悟时自度。”遂自行到南方弘化,终成为震烁古今的六祖。

   从这些历史记载,可知禅的风格确是相当独特的,所谓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实是得其真机。但是由于禅门宗旨,并非人人能解,所以也常受人曲解。然而禅的机锋教化,都是明心见性之方,全是依人的本性而予以揭露。他的原则是建立在“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道理上。所以进一步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又有多少人能把握这一层的意义?梁武帝的希求人天福报,不就是典型的一例吗?至于今天谁才能直探禅门本源?这就要靠众生求法的宏愿和实践了!

    热河闲画的这幅摄影作品妙在恰恰是上面所说道理的一种图解。两个喇嘛无论是与人世间的生活距离远近,无论采取哪种修行方式,对参禅的深度,不在于表象,不在于行迹。
    我觉得画面还给摄影人一种启迪:一幅照片,或者一架照相机代表着什么?带着禅意去摄影,那境界一定别有洞天!

    说到这里,我觉得作者的原题目,可以推敲。画面上无论那种行为都可谓忙,也可谓不忙。用“忙”字命题未尝不可,把题目改为“都是禅修”怎么样?提供作者参考。
  
    特别提示摄影人:用对比、比较这种艺术表现方式创建画面,会让读者产生瞬时间的注意、刺激,感动,留下深刻印象和思考。在我的拙作《品味摄影》中有一页专门谈到这一点,并且希望建立一门比较摄影学。



                              土人写于2015.9.13早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120740分钟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9-14 09:20: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5-9-14 14:35 编辑

   影友见谅:
   本文说佛学的文字多了些,但是若能细细领悟,对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好处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250400分钟
板凳
发表于 2015-9-14 15:01:3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谢谢校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202520分钟
地板
发表于 2015-9-14 16:11:19 | 只看该作者
认真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1330分钟
5
发表于 2015-9-14 17:32: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漫漫 于 2015-9-14 18:05 编辑


   爷爷说的好有哲学道理,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65560分钟
6
发表于 2015-9-14 21:13:1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解读,老师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关于承德摄影家网 网站章程 版主职责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 论坛版规

Archiver|小黑屋|

承德摄影家网 - 承德热河摄影家协会 ( 冀ICP备13006155号-2 )冀公网安备 13080202000445号  

GMT+8, 2024-11-22 08:04 , Processed in 0.04774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Design by 承德红璐科技

© 2014-2015 承德摄影家网. 站务联系:0314-5929858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