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5-10-4 06:56 编辑
总版主评析——2015——52
简单的丰富 平淡的深沉
——评塞翁失足的作品《书包》
有的人一提摄影的记录性,就想到了新闻报道,就想到了简单,就想到了缺少艺术性,甚至想到了无趣。 在承德市的平日里的摄影活动中、一些摄影大赛中,参赛作品比重,纪实新闻类大多不如风光类作品多,人们更看重的是景色。 其实,很多纪实类摄影作品,既有记录性,又有艺术性。一幅作品是否生动,是否夺人眼目,是否感动人心,含金量是否高,决定性的因素是题材、是主题。
几天前,塞翁失足在网上发表了一幅记录乡间路边人物的作品,题目是《书包》。
这幅作品,没有朝霞落日的辉煌,没有飞云走雾的虚幻,并不是瞬间动态的捕捉,也不是很难遇到的稀有题材。环境普通,人物普通,时间普通,但是,图片深深地吸引着我,这几天,我反复看了多遍。
作者这样介绍画面的内容: 要开学了,爷爷、奶奶、爸爸、妹妹还有小狗儿一起等班车,送姐姐去平泉上学。——拍摄于平泉某乡的一个自然村。
那么画面上都有些什么呢? 五个人物,一溜站在路边,几乎是等距离,没有交谈,都是默默地,除了妹妹大概是时间长了,累了,蹲下去,其他人姿态都显得呆板。一只小狗似乎显得灵活些,在走来走去,打破了僵硬的布局。 除了五个人物,画面上有两件重要的元素:一个书包,一袋米。 画面上村级公路直线条横在人的面前,做为前景。身后是一大片玉米地,早晨的阳光从玉米地后照射过来,公路上留下人的影子。
这是一幅描绘一户农家送孩子远行到外面上学,路边等车的场面。
死气沉沉的气氛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执手相看泪眼,欲语还休 ,此时无声胜有声,挥手自兹去,何当重相见,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古人描写离别的诗句,虽然大多是才子佳人间的表现,但都真挚动情。现代的诗歌、歌曲也不乏亲人离别的深情表达作品。但是,相较这幅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画面,这一幅因为他们就普通的农民,就是我们身边的人,自然地人。没有洒泪,没有牵衣顿足,乃至没有表情,所以更深沉,所传达的感情更真实、更真切。 如果读者你在十几岁的年龄,有过离家远行的体验,回味一下初次告别父母是什么心情?将走向茫然不知远方的那种忐忑,那种不安,既有畏难,又迫于无奈,还有希冀、怀着向往,纠结复杂…… 而作为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恋恋不舍,不放心,不忍心,却又不得不走出这一步,也是一种情感的纠结复杂。人生的幸福,改变命运的起步,也许就从这一时刻发生转折。这些情绪和思想,似乎我们都能在画面读出来。
嘱咐的话语,可能说了一遍又一遍,到了即将分别的时刻,犹有千言万语,却都沉入心头,于是都孤立着,把离别之苦吞咽在肚里。
看着画面,我的心不禁有些酸楚,为这幅照片的真实人性的表露而感动。
这是生活的真实、客观的记录,无懈可击的好作品!如果说建议,我觉得把题目改为《等车》,或者是《送孩子上学》,对表达作者的意图,挖掘主题思想更有益。
欣赏此作品需要细细咀嚼,画面语言丰富,画面外的内涵更丰富。那每个人物,那一片玉米地,那一个书包,一袋米,那一条路,都会给人以深层次的联想。
亲情是永恒的主题。真正动人的艺术作品,就是客观记录生活的作品——这是我对塞翁失足的作品再次的总结!
一种情绪心头萦绕,不得安睡,突然清醒,半夜爬起,写下上文。 一文草就,一韵情生:
人生最苦是别离, 老少哽咽无话语; 平常生活大主题, 淡淡晨光浓浓意。
2015.9.16日凌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