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90|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 落 珠 源 寺

[复制链接]
累计在线
120730分钟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9 06:58:2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3-11-30 08:39 编辑

Ril


       uo   日 落 珠 源 寺


      荒草把残碑陪伴,
      断石被泥土掩埋,
      秋风吟咏着凄凉的诗篇,
      古松向苍天述说着无奈,
      ……


      这是一个深秋的黄昏,我独自一人,挎着照相机,在避暑山庄寂静的小路上悠悠地走来。
树上的秋叶,经过霜打,很多已经干枯地飘落地面,残存在枝头的叶子已经失去了鲜丽的颜色,半黑半黄的任由冷风吹刮摇摆。
      即将落山的太阳,没有温暖的热度和灿烂的光辉,懒懒地把余光散在没有生气的山林中,营造出朦朦胧胧的烟霾。。
      离开一些人打水的石泉,我走上一条不熟悉的山路,本想去珠源寺,却迷失了方向。向一位护林员问路,他也茫然。我只好自己漫步向前,凭着没有把握的想猜。
      峰回路转,突然站在一个可以俯瞰山庄湖区的制高点,把很多景物一下子拉近眼前。近处的湖区、古建筑,远处的南山积雪,永佑寺塔都尽收眼前,一种全新的画面结构,让我惊呆。
      只可惜弥散型的雾霾,让眼前的景色没有层次,缺少美丽的色彩。
      冷然,脚下十几米处,有两只梅花鹿先我走来,——不过一年的小鹿,静静地觅食。我很担心惊扰它们,脚步不敢再往前迈。
      小鹿亮晶晶的眼睛看着我,并没有准备逃跑的惊慌。于是我举起照相机,对着它们按动快门。背阳的山坡,茂密的树林,主体难于突出,画面结构很乱,影调灰暗,不能成为作品, 但是,他让我感受到了山林中的灵动,萧瑟中的生机,我要留个纪念。
       告别小鹿,走了不远,见到一块指路标,上写“宗镜阁”,——宗镜阁是珠源寺的主体建筑。顺着指示转了一个弯,不过几步路,柳暗花明,一片古建筑的遗址出现在眼前,——这就是珠源寺。没有想到竟然这么容易,竟然这么近!

       珠源寺,一座曾经富丽堂皇的寺庙,一座建筑艺术极其精美的寺庙,如今只有残留的遗址,遗址上散落着大大小小的石块和石台
       珠源寺的不同凡响在于它的主殿宗镜阁,全部为青铜铸件组装而成,乾隆十年(1745年)与北京颐和园宝云阁同模铸造。通高7.55米重昂重檐歇山顶,面宽4.66米见方。脊庄宝塔,檐装吻兽,内供释迦牟尼。全殿用青铜41.4万斤(207吨),梁、柱、们。窗雕刻飞龙、沧海、卷云、花草,制作细腻,工艺精美,实为稀世珍宝!可惜1943年被日军拆卸运走不知下落!
       珠源寺还有众香楼,两层十三盈,群楼拱三方佛,八大菩萨。
      如今的珠源寺仅残留山门、一座铜钟,残破的台基。
      对于珠源寺佛教思想内涵我知之甚少,只知道,这是避暑山庄山区中第一座大型佛寺,建于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因距“涌翠岩”及“瀑源”不远,故寺名“珠源”。
       五代的延寿禅师专著有《宗镜录》,书中说“能推之心,若无因缘,即不生起,但从缘生。缘生之法,皆是无常。如镜里之形,无体而全因外境;似水中之月,不实而虚现空轮。认此为真,愚之甚矣”。
       珠源寺位于双湖夹镜之西北的山坡上,从双湖夹境北行上山有涧桥一座,桥两端树牌坊各一,牌坊上匾额有四,分别题为“恒河普度”、“德水通津”、“彼岸同登”、“法流喻筏”。寺内的对联有“法流汇珠斐不离不即感会真常”、“楚天阁涌金光聚”、“香水澜回珠颗圆”等,把这些词句联系理解,乃为鼓励参禅的人研究教典,佛语心为宗,心明若镜,以德修性,因缘到,方能入境,可登极乐的彼岸,求得珠圆。妄加揣度,大概是这个意思吧。
       我在这里伫立许久,思维离不开“宗镜”、“珠源”,寻觅内心中微弱的禅意。静默中偶尔传来几声山鸡的单调的叫声。
      这里很少有外地的游客,每天有些许锻炼的人来这里打拳,或者还会有几个闲人在这里打扑克。
      值此日落时刻,我感到的是空旷,冷清、寂寞,还有几分胆怯。
      这时,有三个寻幽的年轻人来到这里。
   
     寻幽访古是一种文化情怀。我和第一次来到这里的脸上露着惊奇神色的年轻人交谈,谈到铜殿,无不为之惋惜。他们说若是把这一处古建筑恢复起来该有多好!我说那是不可能了,这里涉及到工艺水平、经济能力等诸多因素,最为主要的是,按照文物保护法的例律,对被毁古建筑的复建工程,有很细致的约定。如果不能修旧如旧,就不能动工。我跟他们讲到,当有人提议重修圆明园时,许多专家学者,表示了反对。中国文物界元老谢辰生说:“《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不可移动文物已经全部毁坏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建。我不提倡重建,因为它不光是个形式,使用原来的工艺、结构,材料,那才叫真正的重建。”更多的学者认为,用现代工艺施工建起的所谓古建只不过是假古董,不能真正吸引人。
       山东大学教授姜波说:“在欧洲,一个古建筑的修复甚至要80年,即使复建,也要有真实的修复态度,而非仓促上马,是一个耐心细致的打磨过程,容不得半点马虎,容不得细致行政命令横加干涉。”
       如果复建珠源寺,工艺、结构、材料,都用原来的,那是天方夜谭。
      年轻人又提出问题:那么对眼前的废墟残垣,就任其这样荒凉不加管理吗?
       不!我认为保护珠源寺遗址应该立刻提上日程!

       首先,这里的一砖一石皆有灵气,必须得以充分尊重!不允许任何人轻易移动。必须围起来有专人守护!我们可以借鉴英国的一些做法:英国有个古堡酒店,是17世纪的建筑,已经非常残破。设计师撕蒂夫.威特福德的设计理念是:立足于历史遗迹本身,让这一堆石块回到历史中。加固原废墟的基础 ,但不改变废墟的景观,小到废弃的窗户上悬挂着的窗框都不改变。
       其次,设计和规划周围的环境凸显这一历史遗迹的文化和政治内涵,创造一种崭新的旅游资源。
年轻人七嘴八舌的议论道:残破是一段历史,是一段证明;残破也能营造一种美,营造一种文化,营造一种情怀。珠源寺的文化和圆明园是同一类型的,可惜至今还没有被人们认识到!珠源寺的辉煌,不仅仅保留在在发黄的老照片上。
      太阳似乎不忍审视这里的荒凉,匆匆的滑向后山,阴暗开始笼罩周围,我们匆匆地下山,脚下踩着落叶和碎枝,身后仿佛留下声声细碎的哀叹:
     宗镜,宗镜,珠源,珠源 ………




               


         

               
无EXIF信息
         
无EXIF信息









                                                                         2013.10.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202520分钟
沙发
发表于 2013-11-29 08:11:49 | 只看该作者
太阳似乎不忍审视这里的荒凉,匆匆的滑向后山,阴暗开始笼罩周围,我们匆匆地下山,脚下踩着落叶和碎枝,仿佛留下声声细碎的哀叹:
     宗镜,宗镜,珠源,珠源 ………
好文章,好意境,图文并茂,精彩非常,欣赏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3000分钟
板凳
发表于 2013-12-3 12:28:52 | 只看该作者
图文并茂,经典拍摄,欣赏学习,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3000分钟
地板
发表于 2014-2-13 13:06:04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3510分钟
5
发表于 2014-2-13 13:22:01 | 只看该作者
可怜的铜殿、太可怜了。真没意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54990分钟
6
发表于 2014-2-13 14:58:17 | 只看该作者
拜读老师精品之作,感触至深。文章不单是一篇高水平的游记,更蕴涵着一位老人爱护文物,保护文物的高尚情操与心声的呐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86060分钟
7
发表于 2014-2-13 14:59:14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好意境,图文并茂,又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36830分钟
8
发表于 2014-5-13 04:42:13 | 只看该作者
图文并茂,经典拍摄,欣赏学习,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65560分钟
9
发表于 2014-5-20 21:10:26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好意境!
一直听说承德还有一个铜殿被毁但是不知道在哪里,改日一定去看看当年创造辉煌的稀世珍宝“ 珠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16460分钟
10
发表于 2014-5-20 22:27:43 | 只看该作者
图文并茂,有声有色。让读者不仅欣赏了历史遗址,还对它有了了解。老师辛苦了。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帖子,它是一个拥有崇高社会责任感的老者心的呼唤。文章通过对话的形式回答了读者的好多疑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关于承德摄影家网 网站章程 版主职责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 论坛版规

Archiver|小黑屋|

承德摄影家网 - 承德热河摄影家协会 ( 冀ICP备13006155号-2 )冀公网安备 13080202000445号  

GMT+8, 2024-11-15 12:05 , Processed in 0.05109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Design by 承德红璐科技

© 2014-2015 承德摄影家网. 站务联系:0314-5929858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