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6-1-19 19:31 编辑
总版主评析——2016——7
在大型活动中抓取最动心的特写 ——使者(网名)作品赏析
回顾一下,在这一年里,我们参加了多少各类的大型活动?无论是从纪实报道的角度,还是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在我们的网上,大量的单片与组照,反映了社会文化、经济等各领域里的繁荣兴旺,也反映了承德摄影事业的蓬勃发展。 但是,我注意到,很多人在“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热闹拥挤中,有两高一少:按动快门的频率很高,大场面出镜率高,具有典型性的特写作品少。
典型性指典型人物、典型性格、典型环境等。是艺术家在塑造艺术作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心理品质、艺术修为。一些坝上风光照片,虽然彼此相差无几,但是我们依然能够看得出作者的审美修养,创作意图上的差别. 文艺作品的典型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存在于社会的任何领域,关键是文艺家、摄影家能否善于发现,发现后能够准确生动的表达,是对摄影家技术修养、理念修养的考验。
腊月初八的早晨,承德普宁寺门前施粥,参与的人摩肩接踵。很多摄影人也莅临现场,网上已经见到不少照片。 下面两幅作品,是使者在普宁寺门前拍摄的腊八节施粥的特写镜头。
多么好的肖像描写,读者怎会想像得到这是在室外人群熙攘中的一个典型形象.。
如果说前一幅突出表现了人的安静、安宁,温馨的一面,后一幅则有更多的“老吾老”的怜悯、关怀。
涉及到人物的典型性,一定会有其在思想、衣着、神情、举止等诸方面的特征性。聪明的作者就是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中,发现那些具有某种意义的“特征“。 大场面容易捕捉,而典型性的特写常常只是快如流星,一晃即失。纷乱中求静,多中求少、透过表象挖掘内在的情绪、作者真的不一般!
艺术家。摄影家的心理结构,是人类历史、人类文化的积累积淀。在需要的时候,会如电闪雷鸣般突然绽放,这就是厚积薄发的道理。 使者是普宁寺的青年僧人,长期在普宁寺工作,研读藏传佛教经典。为人诚笃,心地善良,不善言谈,学摄影悟性极高,特别是以佛教寺院题材的作品 ,常有出凡入胜的作品。他是我很喜欢的学生之一。 摄影人不仅是学习使用照相机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学习人类学、社会学的知识。如果没有对人生、对生命、对社会的深入理解和理性的思索,我们会不自觉地与社会脱节。在纪实摄影中难免圄于浮浅的表象的记录,而缺失深刻主题的探讨。
两幅摄影作品除了有画面结构、思想表达、光线的利用、焦点找得好等优点外,我还欣赏宽画幅的使用。我在技术课堂版块里发表了一篇关于宽画幅的帖子,使者的作品以实力证明宽画幅的优越性。
说几句摄影题外的话; 释迦牟尼出世,由悲天悯人到深入探究人天生灭的道理,思维由具象到抽象的飞跃,是因为他已经把个人与众生,与天地融为一体。当佛教的腊八施粥已经融化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民众的生活中时,我们感受到佛教中关于佛在人间,佛在心田的伟大力量。
2016.1.19 zaoch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