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3-12-1 15:28:23
|
只看该作者
钱元凯于1955年至1958年在北京四中读高中时,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且在思想品德、体育锻练、课外科技活动等方面均表现突出。为此,他被同学们誉为“明星级”的学生。
钱元凯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先生的独子。而时任清华大学教务主任的钱先生在1957年成了中央点名的大右派之一,因此,尽管钱元凯在高考中取得了华北考区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却依旧名落孙山。
面对打击,意志薄弱者或许会垂头丧气,从此随波逐流不思进取。而钱元凯则不然。他是一个意志坚强、心态健康,自信心很强的青年。他固然也感到失望、痛苦、委屈、不平,但他没有让这些情绪长久地左右自己。他并不认为只有上大学这一条路才能实现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他坚信只要心存为祖国为人民多做贡献的信念,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自己都能干出成绩。
从壮工到工程师
1958年9月,钱元凯服从组织分配来到首钢。报到、查体这天,钱元凯和一起分到首钢的同伴在厂区走了一圈。艰苦的作业环境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令不少人望而生畏,结果被首钢招来的140人中竟有近半数不辞而别。
钱元凯没有走,他在首钢当了一名壮工。他每天干的都是清理、搬运焦炭等极为繁重的体力劳动,一天下来整个人成了一个“小泥鬼”。收工后还有大会小会等数不清的思想改造活动在等着他。当时他们这批“出身不好”的落榜学生是工厂重点监管改造的对象,生活、工作、一言一行都有专人监督。钱元凯自幼是在清华园里长大的,生存环境的巨大差异无疑对他是一个考验。面对考验,钱元凯毫无退缩之意。他以一种坦然的心境直面现实。他干活非常卖力气,实心实意地在走和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
两年后,钱元凯因劳动表现出色,被分配到首钢机械厂当了一名车工。分给他使用的是一台老掉牙的车床。作为大右派的儿子,厂里的先进设备是摸都不让他摸的。钱元凯依旧坦然地面对现实。能够从事技术工种,他已感到很不容易了。钱元凯心灵手巧又有文化,不用师傅就能独挡一面。仅两个月,他就帮师傅创了一个“千台时”纪录(两个月完成了1000个台时的任务)。师傅为有这么一个能干的徒弟而乐开了花。除车工外,他还利用一切机会掌握了铣、刨、钳等诸多工种的技术,很快就成了一名优秀的技工和技术革新能手。1966年,钱元凯“以工代干”,被调到技术科从事工装设计工作。冶金系统的工装设计是一项令人头疼的工作。这不仅是因为技术要求复杂,不能用常规的工艺,还在于设计人员若缺乏实际操作体验,设计出的东西工人不买账,常常会为此引发矛盾。钱元凯来自生产一线,且已自学了大学理工科的课程,因此他工作起来游刃有余。他先后设计了工装500余套,其中重大工装(重量超过1吨,零件超过100个)50余套,解决了许多生产中的关键难题,且深受直接使用者的好评。尽管由于没有大学文凭,他一直评不上职称,身份一直是“以工代干”,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在工作中屡创佳绩。
“文革”后钱元凯的境遇出现了转机。1980年他考取了首钢业大(大专)和北京钢院函授部(大本)两个文凭,1981年被评为助理工程师,1982年又破格普升为工程师,并先后获得了冶金部的科技成果奖和首钢重大科研成果奖。从壮工到硕果累累的工程技术人员,钱元凯的路颇不平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