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6-6-2 02:49 编辑
承德摄影家网第三次改版献礼篇
总版主评析——2016——43 .
形美 境奇 意味殊 深阅 慢读 品霞浦 ——风雅颂摄影作品观感
.
一 霞浦,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是闻名遐迩的摄影天堂。2012年被《数码摄影》杂志列为“中国最值得拍摄的80个绝美之地”之一,并成为22大摄影胜地之一被重点推荐,每年前来拍摄滩涂风光的国内外影友多达20多万人次。 承德摄影家网上多次发表了承德摄影人在霞浦的摄影作品,美轮美奂者,不可胜数!
. 二 古人云:"西湖难画亦难 诗",什么意思呢?西湖太美了,任何诗歌绘画不能完全表现西湖的美。诗人们很聪明,若直接描写功力不达,则迂回曲折,另寻表现层面。杨万里说“风光不与四时同”然后笔锋一转,用点测光的办法,特写荷花。“映日荷花别样红”;苏轼则用美女来比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霞浦的照片看多了,视觉也会疲劳。怎样寻求创作的突破,怎样求得新鲜感?风雅颂的摄影让我们眼前一亮,有如朝雨清晨,霁光浮瓦,让我们目清神怡。 .
. 三 霞浦的美首先在于它的线条之美。无论是直线,还是曲线,那种节奏感,韵律感在视觉中的舒适,在听觉中的揣摩,在感觉中的玩味,像山歌小曲,像邈邈的小夜曲,轻松,流畅,幽远。 霞浦的美在于色彩之美。那金色的沙滩,那青色的浅海,还有那如精灵一样展开翅膀的网鱼人,那么奇妙的配置,仿佛这不是人间,不是真实,而是画家的臆想的的笔下创作。 霞浦的摄影,无论是线条还是色彩都是作者表达情绪的形式。 英国现代艺术理论家克莱夫•贝尔曾经针对后印象派画家保罗•塞尚和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等人的绘画,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美学论点叫做“有意味的形式”,意思是艺术的美不在精确的再现,而在于线条、色彩等各种形式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结合。风雅颂一组霞浦风光摄影带着特有的温和抒情的思维方式,为贝尔的美学理论提供了新的例证。
“有意味的形式”——让我们记住这句话。
四 唐朝诗人王昌龄在他的著作《诗格》中说道: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景,三曰意境。意境是意和境的融二为一,是那种情景融合,虚实相生,活跃着无限生命力的回味无穷的诗意空间。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艺理论的书籍《文心雕龙》作者刘勰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意思是作者的请感受景物影响,缘情写景,把作者的心情附加于景物之上。风雅颂的霞浦摄影,既有简约的风景,又有优雅的诗情,还有画意的婉约。
. 五 看风雅颂的摄影作品,有了风景,有了诗情,有了意象,还有别的吗?
还有,那就是林语堂说的,“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 风光摄影中,人是跃动的精灵,不管他的体量有多么小,一叶小舟,一架渔网,让整个画幅有了故事,有了灵气。 风雅颂的作品中,景物与人,一静一动,互相映衬、互相呼应乃至融合,观情意和客观物境构成一个流动的空间,让人品味,让人沉湎。 天上人间几处有,惜我不是画中人!
. 六 摄影是一种视觉艺术,重视形状、光影的表现,它利用影像记录生活中震撼心灵的瞬间。 诗歌是想象的艺术,它借助语言文字的排列组合塑造形象,表达真情实感。 摄影作品直观真切,诗歌含蓄蕴藉。将优美的摄影作品与想象奇特的诗句结合,则能虚实相生,各取所长,相互融合,相映生辉,别有一番情趣和意味。 风雅颂将自己在生活中的理性思考与审美感受用“摄影诗”的形式传达出来,表现了诗与影的复合之美,既延展了画面的内涵,又使诗歌熠熠生辉,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观之令人耳目一新,兴味盎然。 .
七
风雅颂的文字功夫有较高的水平,尤其是古诗词的创作,令很多摄影人赞赏。 爱文学的人,爱诗词的人学摄影等于好猎手有了好猎枪,等于高雅加上高雅,艺术叠加艺术,等于有了梯子上房。 艺术是相通的。风雅颂学习摄影的时间不长,但是对摄影的理解进境非常迅速,这不能不说是与爱好文学,爱好诗词有关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实践证明摄影人应该爱好文学,应该学习些古诗词。
八 摄影文学风光无限。 摄影文学通过文字来补充图像的表现力摄影文学让作品在有限的事件、空间里,让抽象文字与具像的结合,使读者不仅欣赏到美丽的的图像,还帮助读者理解画面的深层含义,感染作者的情绪,感受文字的深邃魅力。 摄影文学对文字的要求简介精炼,精准性,浓缩型、生动性,深刻性是摄影文学的特点。文体风格有散而不散的散文,也有类似风雅颂这样的诗词,精湛的字词表达出的深远的意蕴,弦外之音,渺渺绕梁,回味无穷。 等待更多的把摄影与文学结合起来的好作品。
.
2016年5月23日星期一 祝贺承德摄影家网第三次改版 以 此文献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