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6-7-4 06:07 编辑
旗袍秀走进了避暑山庄
旗袍秀走进了避暑山庄
7月2日,星期日,又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避暑山庄像往日一样清新美丽。 这一天,许许多多穿着旗袍的女士相约而来,款款地走在青山绿水之间,为避暑山庄平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旗袍,中国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是民国20年代之后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作为一种服饰,它的衣料虽艳而不俗,样式丽儿不妖。穿著旗袍的女人显得高雅、秀美,温柔,窈窕,大方。
前国家领导人之一宋美龄平日里经常穿着旗袍。她衣橱内的旗袍件数,大概无人出其右者。
从五十年代到改革开放前的一段时期,旗袍被说成“四旧”、“封、资、修”。国家主席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出国访问穿了一身旗袍,在“文革”中竟成了一大罪状。
中国的改革开放,促进了思想大解放,原来单调的黑、灰、蓝色被五彩缤纷取代。消失三十余年的旗袍又重新穿在爱美女士的身上。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在内地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时装表演、选美等带来的影响,旗袍不仅逐渐在中国广大地区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
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起,历次在中国举行的奥运会、亚运会以及国际会议、博览会多选择旗袍作为大会礼仪服装。
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旗袍连接起过去和未来,连接起生活与艺术,将美的风韵洒满人间。
避暑山庄是自然与人文最为完美融合的园林典范,当穿着旗袍的女人们在湖光绿树之间宛如一条彩色的飘带缓缓流动的时候,皇家园林的人文内涵突然间绽放了新鲜的光彩,让游园的人们为之眼界大开,视觉上的审美体验让人们欢悦、兴奋,许许多多的摄影人追随其身前身后,留下点与线的美,留下色彩相映照的美,留下高雅融入社会之美。
这次活动是成功的,它的影响是深远的。也许其中的一些照片将会成为宣传避暑山庄,宣传承德的经典作品。也许这一次由承德市旗袍会组织的旗袍秀会以“第一次”记入承德的城市文化史。但是,任何一件新事物出现时,都可能遇到不同的声音。让很多人没有料到精彩出现时,会引起一些人的恐慌和担心。这也不奇怪,追求平稳,安定是大家的愿望,负责安全的人们自己责任的要求,出来质询也是应该的。做好沟通需要一种文化意识,文化自信。遗憾的是,有的时候,人们多了些火气,少了些居高望远的思考。中间出现的短暂的不和谐音符不伤大局。但是组织者应该总结策划的不周密处。
秩序上的乱与摄影人的拥挤有关。新闻记者不是无冕皇帝,业余的摄影爱好者更无可以藐视戒律的特权。所有的摄影人都应该强化文化自觉。 作为喜爱旗袍的人们,对于穿着、使用、制作,也需增加文化的修养,让外在美与内在美更好的结合、渗透,让旗袍文化深入人心,真正成为一种国粹! 历史文化名城的人们,应该全面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努力增强“文化自信”!
2016.7.3凌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