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6-7-29 15:30 编辑
总版主评析-2016-59 功亏一篑的遗憾
——综合评述
作为总版主,每天浏览网页从清晨到深夜,一般不少于七八次。不是所有的作品都跟帖评论。但是对于新入网者,会多留意;对有独到之处的作品,会多关注,一天里我可能要重复翻阅几次。在有的作品前面,我会停留很久,观摩,思考。
有这样两种情况: 一、 有些作品,因为分版主没有表态,所以,我会等待,多次翻阅,直到超越12小时后,再发表意见。 二、 有的作品,有特点,但不完美。怎样赏析,犹豫不决。
今天,我想针对对于第二种情况,谈一些看法,无论对错,都是探讨。
经常有这样的作品: ——天象条件很好,但是从画面上读不出主题。 ——立意不准确,或者错位。 ——题目与画面语言不一致。 ——最让人惋惜的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大堤已经筑的差不多了,只差一筐土,却止步了,功亏一篑。
这里举两个例子:
题目 旗袍秀 作者古月全乐
把人物放在画面的下方,人的面目看不清纯,着意突出天空背景,巧妙利用环境产生的气氛。给人一种故事的联想,一群美女从何处来,到何处去、是不是要下雨? 如果,我在现场,也许会导演雨欲来,风吹伞的戏剧场面。 从题目看作者没有跳出纪实的意念,但是又想以艺术的手法来表现,处于骑墙之中,没有充分利用环境、背景,所以遗憾。
题目 踏雾迎朝阳 作者 嗯润梓旭
人文风光,只有两种色彩 红与黑,画面很有视觉冲击力。主体人物以剪影形态出现,题目着意表现的是人。但是快门按下的瞬间,人物的形态并不很理想。缺少“迎”的表现。只要稍加等待,会有更漂亮的剪影。另外,“雾”从何来?题目不必强调。
我们常常把摄影称作摄影艺术。许多人既怕人们说他的作品不真实,又怕人们说他的作品不艺术。骑在记实和艺术之间的墙上,问题恰好就出在了这里。 “四美具,二难并”,天象、环境、主体,光影、色彩,什么元素都很理想,只是立意上不去,就在眼前的亮点找不到。虽然照片很不错,但总有“差那么一点点”的遗憾。
当前摄影创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每一次按动快门,我们是否明确“你要什么作品”的问题。许多拍摄缺少明确目的,只是凭过去的印象,固定的成见,参照自己看过的获奖作品的方法和样式来拍。我们太宽容自己与别人雷同的拍摄现象,太宽容自己“中性”作品太多,缺少目的性。
23——24日围场县旅游文化节,其中一个表演项目是旗袍秀,“旗袍秀”是一项文化活动,摄影人去拍摄不外乎有两种目的:一种是记录,一种是艺术。截止到30日,承德摄影家网上以记录的形式发片的有4人次,以艺术形式发片的有6人次。一百多人上坝参与其中,发表作品无疑显得太少。说明作者自己对拍摄也不太满意。 从已经发表的作品看,摄影人缺少新闻意识,报道不及时。第一个发片的是25日21点,已经不算新闻。纪实片还缺少纪实要素,也不太懂得文字的辅助作用。而艺术片,却还被“旗袍”二字所束缚。
同样上坝,同样拍摄旗袍秀,我们来看从头学起的一幅作品:
题目 白桦美女
摆脱了“旗袍”二字的成见,完全以艺术摄影的思维来创造,黑色的服装,黑色的背景,主体的情绪得到调动,白桦树起了重要烘托作用,画面简约而有神采,值得大家学习。
2016.7.29 早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