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人一个 于 2014-4-23 20:25 编辑
走进承德“须弥福寿之庙”俗称“班禅行宫” 在承德避暑山庄北面的狮子沟阳坡上,有一座是专为班禅六世修建的,这就是著名的“须弥福寿之庙”,又称“班禅行宫”。落成于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是专为迎接六世班禅来承德向乾隆皇帝祝贺七十寿辰,依照西藏日喀则班禅所居的扎什伦布寺而建的。该庙占地面积3.79万平方米,它是外八庙中落成最晚的一座寺庙。
此庙也是一座典型的藏汉结合式建筑,它的前部是一色的汉式建筑,由南而北依次是石桥、山门、碑亭和琉璃牌坊等。
中部大红台是全寺的主体建筑,是模仿扎什伦布寺的格局而建。高大的墙壁呈深红色,开窗三层,每层13个。大红台内部,围楼三层,共400余间,内置佛像。妙高庄严殿殿顶覆盖着用鱼鳞状鎏金铜瓦。据说鎏金一项就用去了一万五千多两黄金。四条殿脊每条脊上各匍匐着两条做工精细的铜鎏金金龙,每条重约1吨。(有人会问:为什么是八条,而不是九条。据说这里有一个讲究,建庙之人只能做八条,说还有一条在人间。寓意着皇帝就是那第九条“真龙天子”。六世班禅来承德之后,将乾隆皇帝称为“大菩萨”,寓意乾隆皇帝是“文殊菩萨”转世。殿脊中央的金顶是经幢。殿内正中供宗喀巴,稍北供释迦牟尼,东为六世班禅念经时的宝座。 大红台西北角的吉祥法喜殿,为藏式风格的建筑,是六世班禅在承德时的住所。大红台的北部是万法宗源殿,为班禅弟子的住所。
寺庙的后部,建有一座琉璃万寿塔,是庙宇中轴线最北端的建筑物。
须弥福寿之庙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历史见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18世纪下半叶,英国所谓东印度公司插足西藏,当时的八世达赖年幼,六世班禅作为八世达赖的老师和西藏领袖,对帝国主义插足强烈反感,1779年,他决心动身前往觐见乾隆皇帝。乾隆得知后决定以最快的速度,用一年时间在避暑山庄附近模仿班禅在西藏居住的扎什伦布寺新建了一座“班禅行宫”。须弥福寿之庙的修建和六世班禅前来承德,是民族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展现了西藏与祖国的亲密关系,对于各民族的团结和国内的统一安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须弥福寿之庙山门
碑亭
琉璃牌坊 从北往南看琉璃牌坊
大红台一角
琉璃牌坊和大红台
从北往南看大红台
妙高庄严殿
六世班禅住所“吉祥法喜殿”
琉璃万寿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