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6-11-3 08:24 编辑
总版主评析——2016——77
不求细节 只重大意 ——两幅作品赏析 近日网上出现这样两幅作品,都被我推到首页精华版面:
题目 夜海行舟 作者 陪你去听风
题目 万树园秋暮 作者 在水一方
我欣赏这两幅作品的共有特点是:不求细节,只重大意。 什么意思呢? 有的摄影作品要追求清晰,甚至细节都一一不得马虎。但是,有的时候,恰恰相反,虚虚糊糊的不清不楚,反而有另一种美。正如中国画中的工笔画与写意画,各有专攻。 这两幅作品都营造了一种气氛,一种意境——深厚,看不透。 我们看西方的绘画,梵高的作品,超现实主义的流派作品,大多不注意细节,似是而非,却有着百看不厌的魅力。 这样的摄影需要有较高的技术手段,却也不是轻而易得的,关键是作者的立意决定技术。
顺便,我想说一下读书。古代多有关于读书的圣人训诂,后人因需而取,要灵活不可拘泥。例如“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
文化大革命前,原北京市委副书记邓拓,在60年代初,以“马南邨”的笔名,创作了一批引人入胜、启人心智的杂文,其中最著名的是《燕山夜话》。《不求甚解》是《燕山夜话》中的一篇代表作,被收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课本。现在,我摘抄其中一段话: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邓拓强调“会意”,是内心的感悟,而不是外在的形式。
摄影的“不求甚解”乃指重大意,重立意,重写意,而不拘泥于行迹。但是画面结构,光线的运用,色彩色调却马虎不得,技术含量很高,绝不是糊里糊涂地按快门。
学摄影与读书关系密切,特意不嫌麻烦,写了如上些许文字,共磋商砥砺。
杨帆 2016.11.3早晨
|